[发明专利]一种赤泥上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4397.7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4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冯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奥英重工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68 | 分类号: | B65D88/68;B65G69/10 |
代理公司: | 山东智达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3 | 代理人: | 吴贻秀 |
地址: | 26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赤泥上料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有色金属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赤泥上料装置,所述赤泥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料斗,安装在支撑架上,用于形成混合空间;多方位搅拌卸料器,至少设置一个且转动设置料斗的内部,用于搅拌破拱以及传送;转动驱动件,与多方位搅拌卸料器连接,用于驱动多方位搅拌卸料器转动;其中,料斗侧壁开设有开口。多方位搅拌卸料器转动完成搅拌和传送,使赤泥上料装置结构简单化,缩减了生产成本。多方位搅拌卸料器,多方位搅拌,提高了搅拌混合的均匀性,避免了搅拌不均匀的,提高了搅拌质量。本发明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能源,搅拌均匀,同步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赤泥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污染性废渣,一般平均每生产1吨氧化铝,附带产生1.0~2.0吨赤泥。中国作为世界第4大氧化铝生产国,每年排放的赤泥高达数百万吨。亦称红泥,从铝土矿中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一般含氧化铁量大,外观与赤色泥土相似,因而得名。但有的因含氧化铁较少而呈棕色,甚至灰白色。铝土矿中铝含量高的,采用拜尔法炼铝,所产生的赤泥称拜尔法赤泥;铝土矿中铝含量低的,用烧结法或用烧结法和拜尔法联合炼铝,赤泥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而放射性主要来自于镭、钍、钾,一般内外照白指数均在2.0以上,所以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借助赤泥高钙、高硅而低铁的特点,利用赤泥烧制水泥成为一条可喜的废渣利用途径。但是相对于赤泥巨大的排放量,有限的利用率仍然不能减缓赤泥给社会、环境带来的沉重负担。放眼21纪,资源、能源、环境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而工业废渣能否最大限度的利用又牵扯到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所以,更加全面深入研究赤泥的特性,如何研制工业废渣类新型材料,充分有效的回收利用赤泥已经成为现阶段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现有的赤泥上料装置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赤泥上料装置,旨在解决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赤泥上料装置,所述赤泥上料装置包括:
支撑架;
料斗,安装在支撑架上,用于形成混合空间;
多方位搅拌卸料器,至少设置一个且转动设置料斗的内部,用于搅拌破拱以及传送;
转动驱动件,与多方位搅拌卸料器连接,用于驱动多方位搅拌卸料器转动;
其中,料斗侧壁开设有开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需要搅拌的赤泥放置在料斗的内部,启动转动驱动件,在转动驱动件的驱动下,多方位搅拌卸料器转动,对料斗内部的赤泥破拱和搅拌,并对料斗的赤泥进行搅拌,同时进行传送,搅拌好的赤泥从开口排出,从而使排料方便快捷,辅助下料破拱,便于后续的加工进料,多方位搅拌卸料器转动完成搅拌和传送,使赤泥上料装置结构简单化,缩减了生产成本,且节约资源,同步性好,便于推广实施。多方位搅拌卸料器,多方位搅拌,提高了搅拌混合的均匀性,避免了搅拌不均匀的,提高了搅拌质量。本发明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能源,搅拌均匀,同步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赤泥上料装置的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赤泥上料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储料仓1,支撑架2,多方位搅拌卸料器3,减速电机4,花键传动轴5,料斗6,支撑腿7,卸料门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奥英重工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奥英重工科技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43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设备加工用的防护型底座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牙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