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激光植物生长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4865.0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1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渊博;王江;万文昌;石明明;邹军;徐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邵阳市亮美思照明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12 | 分类号: | H05B45/12;H05B45/20;H05B45/325;A01G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控制 激光 植物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激光植物生长灯,包括:激光模块,用于发射红色激光和蓝色激光;光强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外界红光和蓝光光强,且与所述激光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与所述激光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所述光强检测模块和所述激光模块均电连接;所述光强检测模块检测到外界红光和蓝光光强低于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激光模块增强所述红色激光和所述蓝色激光的发射功率;外界红光和蓝光光强高于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高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激光模块降低所述红色激光和所述蓝色激光的发射功率。该生长灯可自动调光,且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长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激光植物生长灯。
背景技术
光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原动力,光照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自然环境中,照到植物上的光谱组成是在不断转变的,导致植物补光不充分,因而需要采用人工光源补光。
目前市面大棚和植物工厂中所运用的补光设备,主要都是单一波长或者是多种波长合并的LED光源,但由于LED灯其本身原因,发光角度过于分散,这导致大规模进行植物补光时,需要大量的LED灯以及过多的电能消耗,以及封闭下LED产生的温度使得其本身的寿命、光衰受到极大的影响,难以大规模应用,而在植物工厂中仅只能针对某一种类型植物或者某种特殊需求的植物才可使用,倘若需要大范围种植多种类型植物,或是需要种植多种植需求植物就必须更多的照明设备和种植面积。因此,人们想到了使用激光作为植物的补光光源,但目前人们对激光植物生长灯的光照控制大多使用基于传统光源的简单开关控制模式,无法根据环境的改变进行相应的光强度应变,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补光。
另外,目前的激光植物生长灯的调控模式大多是采用了MCU来输出PWM脉宽的控制方式,虽然控制光强精度非常高,并且价格也不便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会精确补光的光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激光植物生长灯,该生长灯可自动调光,且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激光植物生长灯,包括:
激光模块,用于发射红色激光和蓝色激光;
光强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外界红光和蓝光光强,且与所述激光模块电连接;
电源模块,与所述激光模块电连接;
控制模块,与所述光强检测模块和所述激光模块均电连接;
所述光强检测模块检测到外界红光和蓝光光强低于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激光模块增强所述红色激光和所述蓝色激光的发射功率;外界红光和蓝光光强高于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高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激光模块降低所述红色激光和所述蓝色激光的发射功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反相放大器、三极管放大器和非线性变阻管,所述光强检测模块与所述反相放大器电连接,所述激光模块与所述非线性变阻管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激光模块包括红光激光二极管和蓝光激光二级管。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光强检测模块包括红光光敏二极管和蓝光光敏二极管。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包括连接于所述激光模块的散热模块。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邵阳市亮美思照明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邵阳市亮美思照明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4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