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静脉导管及实时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5029.4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6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梁霄;叶学松;王鹏;蔡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15 | 分类号: | A61B5/0215;A61M5/14;A61M5/14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5 | 代理人: | 束晓前 |
地址: | 310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静脉 导管 实时 监测 心静 脉压 控制系统 | ||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静脉导管及实时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控制系统。复合静脉导管包括:外周管腔;位于所述外周管腔内部空间的中心管腔,所述中心管腔用于容纳压力传感器及用于传导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的线路,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复合静脉导管的植入端;所述中心管腔和所述外周管腔之间具有至少一个膈膜;所述至少一个膈膜一侧连接到所述中心管腔的外侧壁上,另一侧连接所述外周管腔的内侧壁,以便在所述中心管腔和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周管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至少两个通道,所述至少两个通道中各通道之间相互独立。该导管安全可靠寿命长,生物相容性好、可以批量加工、实时测量直接准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静脉导管及实时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腹腔镜肝切除以其手术创伤轻,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备受瞩目,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外科器械的改进,腹腔镜肝切除术已被广泛开展,手术适应症也不断拓宽。难以控制的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转开腹最常见的因素,因此,有效预防术中出血和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其中做好预防术中出血更加重要。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是预防术中出血的关键技术,但如何实时准确的监测中心静脉压是一个难点。目前使用的检测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是使用换能器进行转换,因为普通换能器体积太大只能通过长线连接到远端测试设备,即远离静脉压测量位置,不能直接原位测试。而且远端测试会受到麻醉医生的经验、手术病人的体位及腹腔镜气腹的压力等因素干扰,准确性有待加强。为了更加安全的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腹腔镜肝切除的临床工作中急需实时、准确的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的设备。
发明内容
目前尚无可以在腹腔镜肝切除的临床工作中急需实时、准确的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的设备,因为存在以下技术难题:行业内符合体积要求的基于光纤传到的微型压力传感器芯片由于其加工工艺的原因,存在传感器容易损坏、测量范围不适用的问题,而不能直接应用于中心静脉压测量。其测量范围通常在6-42 cm H2O,即不能覆盖0-5 cm H2O范围,(而0—5 cm H2O压力范围非常重要,尤其是接近0 cmH2O时,是危险监测区域。)也即不能覆盖低中心静脉压所需的测量范围0-15 cmH2O。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原位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复合导管及其加工工艺。可人工任意调节传感器偏移,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量程不匹配问题。同时本申请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改进与传感器装配同步完成,提高性能节省生产成本。综上,该导管利用附着于光纤尖端的微型压力传感器芯片来检测中心静脉压,可进行原位压力检测;可调偏移量结构设计可调节有市场上的传感器的偏移量,到达中心静脉压测量所需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安全可靠寿命长,生物相容性好、可以批量加工、实时测量直接准确。因为介入人体部分是无源期间,所以不涉及电磁兼容安全相关的研发设计,具有审批相对有源压力传感器简单、上市快的优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静脉导管,包括:外周管腔;位于所述外周管腔内部空间的中心管腔,所述中心管腔用于容纳压力传感器及用于传导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的线路,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复合静脉导管的植入端;所述中心管腔和所述外周管腔之间具有至少一个膈膜;所述至少一个膈膜一侧连接到所述中心管腔的外侧壁上,另一侧连接所述外周管腔的内侧壁,以便在所述中心管腔和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周管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至少两个通道,所述至少两个通道中各通道之间相互独立;其中,在所述复合静脉导管的使用状态下,所述植入端用于植入到受试对象静脉血管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静脉压;所述至少两个通道用于输送药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光纤压力传感器,所述用于传导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的线路为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传导光纤;在所述复合静脉导管的非使用状态下,第一膈膜和第一切线之间的夹角不为90度,所述第一膈膜为所述至少一个膈膜中的任一膈膜,所述第一切线为所述第一膈膜和所述所述中心管腔的外侧壁连接处的切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50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