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梯形结构的Ka波段同轴渡越时间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5241.0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8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宋莉莉;陈煜青;赵立山;周扬;令钧溥;张自成;贺军涛;张强;葛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3/04 | 分类号: | H01J23/04;H01J25/1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陈晖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形 结构 ka 波段 同轴 时间 振荡器 | ||
1.一种梯形结构的Ka波段同轴渡越时间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梯形结构的Ka波段同轴渡越时间振荡器由外导体(1)、内导体(2)、阴极(3)组成,整个结构关于中心轴线oo’旋转对称;Ka波段同轴渡越时间振荡器一端连接脉冲功率源,另一端连接辐射系统;定义连接脉冲功率源的一端为梯形结构的Ka波段同轴渡越时间振荡器的左端,连接辐射系统的一端为梯形结构的Ka波段同轴渡越时间振荡器的右端;阴极(3)的左端连接脉冲功率源的内导体,阴极(3)右端悬空,阴极(3)右端距离内导体(2)的距离为l8;内导体(2)同轴嵌套于外导体(1)内;内导体(2)左端靠近阴极(3)右端,内导体(2)右端连接辐射系统;
阴极(3)为圆环结构,阴极(3)的外半径r12等于脉冲功率源内导体半径,阴极(3)的厚度为t1,等于外半径r12与内半径r1的差值,且内半径r1和外半径r12均介于内导体(2)外半径r3和外导体(1)内半径r4之间,满足r3r1r12r4,且阴极(3)的轴向长度为l2;
内导体(2)是一段外侧面刻有凹槽的圆柱体,外半径为r3,从内导体(2)左端至右端分别刻有1个内矩形凹槽(2-1)、7个内梯形凹槽(2-2)~(2-8),第七内梯形凹槽(2-8)右侧为一段矩形突起(2-9),突起顶端的径向半径为r11;内矩形凹槽(2-1)距内导体(2)左端距离为l3,宽度为l4,内矩形凹槽(2-1)的槽底处径向半径为r5;距离内矩形凹槽(2-1)右侧l5处为4个外宽内窄的内梯形凹槽(2-2)~(2-5),这4个内梯形凹槽的尺寸完全相同;第一内梯形凹槽(2-2)的斜边在中心轴线oo’上投影长度为p1,平顶宽度为p2,槽底处的径向半径为r8;内梯形凹槽(2-2)~(2-5)中的相邻两个内梯形凹槽之间距离为p3;距离第四内梯形凹槽(2-5)右端l6处也为3个外宽内窄内梯形凹槽(2-6)~(2-8),这3个内梯形凹槽的尺寸完全相同,第五内梯形凹槽(2-6)的斜边在中心轴线oo’上投影长度为p4,平顶宽度为p5,第五内梯形凹槽(2-6)、第六内梯形凹槽(2-7)、第七内梯形凹槽(2-8)中,相邻内梯形凹槽之间距离为p6,第五内梯形凹槽(2-6)的槽底处的径向半径为r9;第七内梯形凹槽(2-8)右侧为矩形突起(2-9),矩形突起(2-9)径向半径为r11,轴向长度为l7;
外导体(1)为内侧壁刻有凹槽和斜面的圆筒,外导体(1)内侧壁槽的位置与内导体(2)外侧壁槽一一对应,外矩形凹槽(1-1)、6个上宽下窄的外梯形凹槽(1-2)~(1-7)分别与内矩形凹槽(2-1)、第一内梯形凹槽(2-2)~第六内梯形凹槽(2-7)对应,外导体(1)内壁斜面(1-8)与内导体(2)第七内梯形凹槽(2-8)对应;外导体的外半径为r13,r13等于脉冲功率源的外导体的外半径;自外导体(1)左端沿中心轴线oo’向右延伸l9为外导体(1)的左半部分,其余部分为外导体(1)的右半部分;外导体(1)的左半部分的内半径为r2,外导体(1)的右半部分的内半径为r4,且r2r4;外导体(1)的左半部分为内侧壁光滑的圆筒,阴极(3)同轴嵌于外导体(1)的左半部分且阴极(3)的左端面与外导体(1)的左端面平齐,外导体(1)壁厚t2为r2和r13的差值;外导体(1)的右半部分的内侧壁从左至右刻有1个外矩形凹槽(1-1)、6个上宽下窄的外梯形凹槽(1-2)~(1-7),在第六外梯形凹槽(1-7)右侧p6处为1个从外导体(1)内壁向外壁从左向右斜切的斜面(1-8);外矩形凹槽(1-1)与外导体(1)右半部分左端的距离为l3,宽度等于l4,外矩形凹槽(1-1)的槽底处半径为r6;外矩形凹槽(1-1)右侧l5处为4个完全相同的外梯形凹槽(1-2)~(1-5),第一外梯形凹槽(1-2)的斜边在中心轴线oo’上投影长度等于p1,平顶宽度等于p2,第一外梯形凹槽(1-2)的槽底处的径向半径为r7;外梯形凹槽(1-2)~(1-5)中相邻外梯形凹槽之间距离等于p3;第四外梯形凹槽(1-5)右侧l6处为2个完全相同的第五外梯形凹槽(1-6)、第六外梯形凹槽(1-7),第五外梯形凹槽(1-6)的斜边在中心轴线oo’上投影长度等于p4,平顶宽度等于p5,第五外梯形凹槽(1-6)、第六外梯形凹槽(1-7)之间距离等于p6,第五外梯形凹槽(1-6)、第六外梯形凹槽(1-7)的槽底处半径为r10;第六外梯形凹槽(1-7)右侧p6处为斜面(1-8),斜面(1-8)在中心轴线oo’上投影长度等于p1;斜面(1-8)的右侧外导体(1)的内半径等于r10;
外导体矩形凹槽(1-1)和内导体矩形凹槽(2-1)相对的空间组成反射器,反射器防止群聚腔中的微波向阴极(3)区域泄露;外导体(1)的第一外梯形凹槽(1-2)~第四外梯形凹槽(1-5)和内导体(2)的第一内梯形凹槽(2-2)~第四内梯形凹槽(2-5)相对组成群聚腔;外导体(1)的第五外梯形凹槽(1-6)、第六外梯形凹槽(1-7)和斜面(1-8)与内导体(2)的第五内梯形凹槽(2-6)、第六内梯形凹槽(2-7)、第七内梯形凹槽(2-8)相对组成了提取腔;群聚腔用于对阴极(3)发射的电子束进行密度调制和速度调制,最终将群聚腔内本征微波的能量交给电子束,提取腔用于与被群聚腔调制后的电子束相互作用,最终将电子束的能量传递给提取腔中的本征微波并沿梯形结构的Ka波段同轴渡越时间振荡器的右端的微波输出口传输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52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胎面沟槽结构及轮胎
- 下一篇:燃油蒸发系统故障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