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肿瘤微环境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调控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5242.5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3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辛洪亮;尹昊媛;曹想;叶璐;陆红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62;A61K47/64;A61K47/60;A61K47/54;A61K38/46;A61P35/00;A61K3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2100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环境 中性 粒细胞 诱捕 调控 智能 药物 递送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肿瘤微环境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调控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智能药物递送系统是由对GSH响应的PTX前药纳米粒、PTX前药纳米粒表面接枝的聚赖氨酸、琥珀酰亚胺基羧甲基酯-聚乙二醇-叠氮、MMP-9酶底物肽段与细胞穿膜肽串联氨基酸序列、4-(N-马来酰亚胺甲基)环己烷-1-羧酸磺酸基琥珀酰亚胺酯钠盐Sulfo-SMCC以及脱氧核糖核酸酶Ⅰ制成,MMP-9酶底物肽段与细胞穿膜肽串联氨基酸序列为N端炔基化的GRKKRRQRRRPQPLGLAGGC肽,所述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将聚赖氨酸借助电荷吸附包被在PTX前药纳米粒表面,得到P-NP/PTX;利用Sulfo-SMCC为连接分子,将DNaseⅠ与N端炔基化的GRKKRRQRRRPQPLGLAGGC肽进行接枝,得到多肽-蛋白偶联N端炔基化的GRKKRRQRRRPQPLGLAGGC-DNaseⅠ,再将该偶联物通过NHS-PEG3500-N3为连接分子,利用NHS端与P-NP/PTX表面游离氨基反应,另一端的叠氮基团与N端炔基化的GRKKRRQRRRPQPLGLAGGC-DNaseⅠ偶联物N端的炔基发生点击化学反应,将N端炔基化的GRKKRRQRRRPQPLGLAGGC-DNaseⅠ偶联物锚定在P-NP/PTX表面即组装成智能药物递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调控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PTX前药纳米粒是利用二硫代甘醇酸将PTX与十八醇化学键合,得到PTX前药分子PTX-SS-C18,前药分子自组装形成PTX前药纳米粒,并将PTX前药纳米粒表面涂层上阳离子聚赖氨酸,聚赖氨酸的分子量为70000~150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调控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琥珀酰亚胺基羧甲基酯-聚乙二醇-叠氮中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500-3500,所述的DNase Ⅰ是通过Sulfo-SMCC为连接分子化学接枝在串联的MMP-9酶底物肽段与细胞穿膜肽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调控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PTX-SS-C18与DNase Ⅰ的质量比为1:0.15~3。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微环境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调控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聚赖氨酸借助电荷吸附包被在PTX前药纳米粒表面,得到P-NP/PTX;利用Sulfo-SMCC为连接分子,将DNase Ⅰ与N端炔基化的GRKKRRQRRRPQPLGLAGGC肽进行接枝,得到多肽-蛋白偶联N端炔基化的GRKKRRQRRRPQPLGLAGGC-DNaseⅠ,再将该偶联物通过NHS-PEG3500-N3为连接分子,利用NHS端与P-NP/PTX表面游离氨基反应,另一端的叠氮基团与N端炔基化的GRKKRRQRRRPQPLGLAGGC-DNaseⅠ偶联物N端的炔基发生点击化学反应,将N端炔基化的GRKKRRQRRRPQPLGLAGGC-DNaseⅠ偶联物锚定在P-NP/PTX表面即组装成智能药物递送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52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