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景观湖泊补水控磷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5477.4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7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柯凡;李文朝;刘健;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3/32;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湖泊 补水控磷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景观湖泊补水控磷工艺,属于污水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除磷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方便,且不需要控制水中的含氧量,碳酸钙的钙离子和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可生成羟基磷酸钙,羟基磷酸钙向下沉淀,并且不影响下层的碳酸钙释放钙离子,且本发明的除磷过程中不需要放置任何的过滤装置,减少了过滤装置更换的成本,同时也节省了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的时间,除此之外只要是对相似水质进行净化,本发明的净化工艺就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模的污水净化的项目,且在净化过程中还能够保证生态的安全性,本发明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碳酸钙价格便宜,且非常容易购买到,所以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景观湖泊补水控磷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污水中的磷去除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生物法除磷是指好氧型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有机磷或者偏磷进行硝化分解,一部分磷会被微生物吸收,从而变为微生物污泥;另外一部分磷会被分解转化为正磷小分子,在后续处理中,还要继续通过化学法将正磷小分子沉淀。从除磷效率来说,生物除磷法并不能把磷处理到低浓度,第一是因为微生物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有限,第二是磷残余在微生物的体内会因为新陈代谢而把磷排出。
除了生物法去磷之外还有生物除磷,生物除磷的机理是通过厌氧区中吸收挥发性脂肪酸(VFA),同时释放出存储的磷,而在好氧条件下聚磷细菌吸收过量的磷。为保证聚磷细菌的繁殖以及有效的生物除磷作用,需要有充足的挥发性脂肪酸。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可能有VFA存在,包括收集系统的停留时间较长、设有多级提升泵站的原水和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厌氧段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解产生。若自然产生的VFA含量不足,就需要在厌氧段外加VFA,步骤较为繁琐。
上述的除磷过程步骤较为繁琐,除磷的效果不是非常好,且还需要控制除磷时的污水的环境,所以需要一种新的控磷工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观湖泊补水控磷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景观湖泊补水控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污水除杂;
(2)利用沉水植物提供去磷的自然碱性环境;
(3)去磷;
(4)检测。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1)污水依次经过好氧池和厌氧池去除水中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在好氧池中,污水中的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以及将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污水进入厌氧池之后,向厌氧池中投放反硝化过程中需要的碳源,在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被反硝化成氮气,完成对污水中氨氮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2)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控磷池塘,控磷池塘底部种植有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提供去磷的自然碱性环境,沉水植物经过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破坏了水中的溶解平衡,为了补充二氧化碳,碳酸根与氢离子生成二氧化碳补充消耗的二氧化碳,氢离子被消耗,水中的自然环境呈碱性;
(3)利用控磷池塘底部铺设的去磷物质,在沉水植物提供的自然碱性环境下进行去磷;
(4)对水进行检测,检测合格之后,将水输送进入湖泊。
进一步地,控磷池塘底部铺设的用于在碱性环境下去磷的去磷物质为碳酸钙颗粒,在自然碱性环境中,碳酸钙的钙离子和水中的磷酸根离子生成羟基磷酸钙,因为自身的重力,羟基磷酸钙会向下沉降覆盖在水底,完成去磷。碳酸钙和羟基磷酸钙在水底呈离散状态,且因碳酸钙和羟基磷酸钙多孔的特性,使得其沉降覆盖在池塘底部时不会结块从而影响底栖动物的爬出,保证了底栖动物的生活环境不会被破坏,使得环境的生态不受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5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