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线漆膜损伤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5581.3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5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海谋 |
主分类号: | B05B16/20 | 分类号: | B05B16/20;B05B12/12;B05D3/02;G01N27/00;G01R31/52;G01R31/58 |
代理公司: | 合肥左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2 | 代理人: | 王娜 |
地址: | 472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线 漆膜 损伤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电磁线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磁线漆膜损伤检测设备,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检测装置外壳,所述检测装置外壳内腔的正面活动安装有测速轮,所述检测装置外壳内腔的正面位于测速轮的右上方固定安装有筒型检测电极,所述检测装置外壳内腔的正面位于筒型检测电极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补漆箱,所述补漆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漆泵装置。该电磁线漆膜损伤检测设备,通过设置调速器、漆泵装置、电磁阀以及收漆筒的配合,在筒型检测电极检测到电磁线出现损伤时,对电磁线的损伤处进行补漆操作,进而保证进入到收线轮处的电磁线处于无损伤的状态,进而保证后期使用时,无需要再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线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磁线漆膜损伤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电磁线,又称绕组线,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电磁线通常分为电磁线、绕包线、漆包绕包线和无机绝缘线,电磁线一般运用于电机的绕组上,如果电磁线出现漆膜脱落,会导致耐电压、耐刮、耐化学和耐老化等性能下降,导致电机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参阅图1所示,图中,a为直流高压,b为泄漏检测,所以在电磁线生产的时候需要对电磁线进行漆膜损伤的检测,目前使用的检测设备,通过高压电路产生直流高压a并将其接入一个筒型的金属导体构成的检测电极,这样在筒型导体内部产生一个高压电场,当场强足够大时在电磁线表面产生电晕云,当有缺陷的电磁线在其中通过时就会产生局部放电,通过动态测量电磁线的泄漏电流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准确的测量和记录电磁线的缺陷和严重程度,然而这种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检测到电磁线出现损伤时,直接将电磁线缠绕到收线轮内,这样还是无法解决电磁线漆膜损伤的问题,在后期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不知道漆膜损伤的位置情况,直接进行安装,则会导致设备的运行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线漆膜损伤检测设备,具备可在检测到漆膜损伤时进行补漆操作,在进行补漆烘干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漆膜检测的优点,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线漆膜损伤检测设备,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检测装置外壳,所述检测装置外壳内腔的正面活动安装有测速轮,所述检测装置外壳内腔的正面位于测速轮的右上方固定安装有筒型检测电极,所述检测装置外壳内腔的正面位于筒型检测电极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补漆箱,所述补漆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漆泵装置,所述补漆箱的内腔位于漆泵装置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漆泵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相连通的中间软管,所述补漆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收漆筒,所述收漆筒的底部与漆泵装置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检测装置外壳内腔的正面位于补漆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连接头,所述电连接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钨丝,所述检测装置外壳内腔的正面位于烘干箱的右下方活动安装有收线轮,所述检测装置外壳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泄漏检测装置、PLC装置、调速器和电压调节装置,所述测速轮的外表面缠绕有电磁线。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喷漆头,且喷漆头为扁平状。
优选的,所述钨丝包括烘干钨丝和高压检测钨丝。
优选的,所述电磁线依次穿过测速轮、筒型检测电极、补漆箱、烘干箱以及收线轮。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磁线漆膜损伤检测设备,通过设置调速器、漆泵装置、电磁阀以及收漆筒的配合,在筒型检测电极检测到电磁线出现损伤时,对电磁线的损伤处进行补漆操作,进而保证进入到收线轮处的电磁线处于无损伤的状态,进而保证后期使用时,无需要再进行检测。
2、该电磁线漆膜损伤检测设备,通过设置烘干箱以及内部的钨丝,使得该装置可以在补漆完成以后,对电磁线外表面的补漆进行烘干操作,同时还可以对烘干完成的电磁线进行漆膜的二次检测,进而保证电磁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海谋,未经陈海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5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