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自动化小麦烘干室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5923.1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3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1/00 | 分类号: | F26B1/00;F26B11/12;F26B21/00;F26B25/00;F26B25/04;F26B25/08;B07B1/34;B07B1/36;B07B1/42;B07B1/46;B07B4/08;B08B5/02;B08B5/04;B08B1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梁宝龙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自动化 小麦 烘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自动化小麦烘干室,包括烘干室本体、清灰腔、烘干腔和筛选腔,清灰腔、烘干腔筛选腔分别设置在烘干室本体内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清灰腔内设置有上下前后同步式抖灰装置,第一电机通过三角凸轮带动第一筛床抖动,将小麦表面的灰尘抖下,然后利用抽灰机抽出;烘干腔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和热风机,旋转轴、搅拌轴和搅拌加热片均为中空结构且均设有气孔与内部空腔连通,在使用时,边搅动边通热气,且热气与小麦直接接触,可以达到均匀烘干的目的;筛选腔内设置有第二筛床、第三筛床,通过第二筛床、第三筛床对小麦进行分级筛选,筛选出优选、次选和渣料,具有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缩短烘干周期,且烘干均匀、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自动化小麦烘干室。
背景技术
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物种,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小麦是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单子叶植物,其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在生产中,刚收获的小麦的干燥是粮食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保持高水分小麦干燥后品质的前提下,提高烘干效率,降低烘干成本,确定最优干燥工艺参数组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水分小麦在干燥时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同时高温以及各个加工过程又使营养成分大量流失,所以高能耗和严重影响干燥后质量是粮食干燥加工中存在的两个最主要问题;因高水分小麦的最终含水率主要由贮存和稳定性要求确定,而最终含水率又决定了干燥时间和干燥操作的条件;高水分小麦籽粒内部的湿分梯度和籽粒间湿含量的均匀性是非常重要的;粮食的原始含水率越大,它的热稳定性越差,热敏性越高;在高水分小麦干燥过程中,其热敏性将容易造成籽粒表面硬结,使籽粒表面的毛细管遭到大量破坏,从而不利于干燥过程的进行;
现有的小麦收获后的干燥技术多采用自然晾干,受天气因素影响大,且晾干周期长,费时费力;并且现有的小麦烘干技术主要采用烘箱等对高水分小麦进行烘干,烘干不均匀,致使过度烘干的小麦籽粒表面的毛细管遭到破坏,影响发芽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小麦烘干室,包括清灰装置、烘干装置和筛选装置,通过上下前后同步式抖灰装置除去小麦表面的灰尘,同时利用抽灰机将灰尘抽出;搅拌装置采用多个搅拌加热片边搅拌边加热烘干,搅拌充分,加热均匀;筛选腔内设置有第二筛床、第三筛床,通过第二筛床、第三筛床对小麦进行分级筛选,筛选出优选、次选和渣料,具有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缩短烘干周期、且烘干均匀、实用性强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气自动化小麦烘干室,包括烘干室本体、清灰腔、烘干腔和筛选腔,所述清灰腔、烘干腔筛选腔分别设置在烘干室本体内的上部、中部和下部:
清灰腔包括物料入口、物料入口盖、风扇、抽灰机、第一腔体、第一物料出口和上下前后同步式抖灰装置,物料入口设置在烘干室本体的上端面上,与物料入口盖活动连接,第一物料出口设置在烘干室本体的左端面上,风扇设置在烘干室本体的上端面的内侧面上,抽灰机固定安装在烘干室本体的右侧面上,其抽风口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底座,底座上固定安装有上下前后同步式抖灰装置;
烘干腔包括第一导流料斗、烘干筒、第二电机、热风机、第二物料出口和搅拌装置,第一导流料斗设置在清灰腔与烘干腔的结合处,且穿过烘干室本体的左侧侧壁,第二物料出口设置在烘干室本体的右端,烘干筒固定安装在烘干腔的腔室内,第二电机穿过烘干室本体和烘干筒的左侧壁与搅拌装置的左端连接,热风机穿过烘干室本体和烘干筒的右侧壁与搅拌装置的右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5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