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及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7045.7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0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辉;王梓默;何怀江;张大伟;包广道;陈思羽;罗也;林士杰;刘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齐宝玲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经***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及修复方法。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膨润土60~80份、菌糠40~55份、贝壳粉15~28份、天然沸石6~18份、海泡泥20~35份和氮肥12~24份。修复方法为:松动土壤,并用磁选的方式将土壤中的部分金属废渣筛除;施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再浇水至土壤含水量为10~20%;浇水10~20天后定植修复植物;定植后管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易大规模推广、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发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能吸附、鳌合重金属离子,促进土壤蓬松,使其保湿、透气性提高;磁选、修复剂修复和植物修复方法共同作用,修复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及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但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而使粮食减产,而且能够在植物和动物体内积累并进入食物链,或通过污染空气进入人的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和蛋白质、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在人体的一些器官中累积并危害健康。并且这种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十分重要。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几种:(1)物理修复:土壤气提技术、稳定/固化修复技术、玻璃化技术、热处理技术和电动刀修复技术;(2)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植物固化技术;(3)化学修复:土壤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化学脱卤技术和溶剂提取技术。然而这些修复方法或不能完全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或带来新的污染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修复效果好、不带来二次污染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及修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膨润土60~80份、菌糠40~55份、贝壳粉15~28份、天然沸石6~18份、海泡泥20~35份和氮肥12~24份。
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能吸附、鳌合重金属离子,促进土壤蓬松,使其保湿、透气性提高。(2)污染土壤中镉金属会使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死亡,而该部分微生物能够为土壤提供氮元素的养料,所以镉金属含量高的土壤十分缺乏氮元素,本发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中加入氮肥以保证土壤中的氮含量,进而保证后续定植的修复植物能够在土壤中存活。(3)海泡泥的主要原料是海泡泥粉,它是纯天然、无毒、无味的一种水合镁硅酸盐粘土矿物,具有非金属矿物中最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内容孔道结构,是一种吸附能力很强的粘土矿物。(4)在土壤中掺拌膨润土可以刺激固氮细菌的固氮作用,促进植物生长。(5)菌糠是利用秸秆、木屑等原料进行食用菌代料栽培,收获后的培养基剩余物,是食用菌菌丝残体及经食用菌酶解,结构发生质变的粗纤维等成分的复合物。菌糠是很好的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可进一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腐殖质和团粒基团的形成与转化,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土壤肥力。(6)贝壳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土壤中形成碳酸盐沉淀稳定重金属,同时,贝壳粉的片状微层结构对重金属也具有一定吸附作用。(7)沸石内部充满细微的孔隙和通道,可有效去除土壤内镉、铬、汞、铅、砷等重金属污染物。
进一步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膨润土66~74份、菌糠40~47份、贝壳粉21~28份、天然沸石6~14份、海泡泥25~35份和氮肥16~24份。
进一步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膨润土70份、菌糠42份、贝壳粉23份、天然沸石10份、海泡泥31份和氮肥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氮肥为碳酸氢铵、硫酸铵、尿素、硝酸铵或氯化铵。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70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织衫生产用去毛球装置
- 下一篇:列头柜和塑壳断路器用机械互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