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城蜜菊的专用抗菌生根培养基及其配制和生根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7079.6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5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谢腾飞;张华通;赵静;何旭君;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徐翔 |
地址: | 5105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城 专用 抗菌 生根 培养基 及其 配制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城蜜菊的专用抗菌生根培养基及其配制和生根培养方法,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大量元素;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钼酸钠;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铜;氯化钴;硼酸;a‑萘乙酸;吲哚丁酸;纳米银溶液;青霉素;链霉素和凝固剂。本发明的配方简单、配制方法简易,成本低,免高温消毒抗污染,其培育成苗过程中生长周期短,仅需20~25天,繁殖快速,5~7天就可生根,其生根率为100%,成苗率为96~100%,30天移栽存活率为98~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城蜜菊专用抗菌生根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和生根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菊花为菊科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传统理论认为菊花性甘、味苦,微寒;归肺、肝经;可散风,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临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菊花入药有“毫菊”“滁菊”“贡菊”“杭菊”等,而未被药典收录的其他药用菊花市场上仍有些可作菊花入药。
在我国,菊花种质资源多样性,约产22种药用菊花,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菊花栽培历史较长,引种行为较为常见。增城蜜菊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而“增城蜜菊”是经过引种栽培选育的优质品种,属生态、经济型多年生草本花卉。该植株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观赏和食用兼具;可饮可食,既可以当茶饮用,有保健治病功能,又可以做菜煲汤,药食同源;既可以盆栽,进家庭摆设,又可以做园林绿化植物,美化、绿化环境;可作为林地经济植物,也可作农作物及园艺花卉和园林绿化植物。“增城蜜菊”产量高,单株花产量高达100-150kg,盛花期亩产可达1000-1500kg以上,在南方地区种植,一年可开两季花,花期时间长达2个多月,可见经济效益明显。而且,增城蜜菊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突出优点,实验显示种植增城蜜菊不仅不与粮食、蔬菜等争耕地,还可以通过荒坡地的生态开发利用种植作物,置换出耕地用作其它种植业,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
但研究显示,一般的食用菊花品种在自然条件下经过多年的种植栽培后,会导致优良品种的种质资源退化快,优良品种得不到良好应用,品质也得不到保证。因此,需要采用组织培养,组培工厂化育苗的方式是现代菊花种植栽培提供种苗的重要手段。对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深入研究使得菊花种植发展规模化成为可能。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7211896A公开了一种露地菊花瓣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及方法,该培养基包括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诱导培养基为:BA+NAA+蔗糖+8g/L琼脂的MS培养基;分化培养基为BA+NAA+蔗糖+琼脂的MS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为NAA+3蔗糖+琼脂的1/2MS培养基,可以提高露地菊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及试管苗生根率;例如中国文献CN104686366A公开了一种山菊花组织培养基,包括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均包括硝酸钾、硝酸铵等大量元素,一水硫酸锰、七水硫酸锌、硼酸等微量元素,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等有机物和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山菊花的生根率、移栽成活率高。
但是,这些培养基中普遍为MS培养基并附加一定量的植物激素不同种类,在添加过程中容易对组培苗产生污染,并且添加的成分较多,综合成本加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长周期短、繁殖快速、移栽存活率高、污染率低、综合成本低的一种增城蜜菊专用抗菌生根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生根培养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增城蜜菊专用抗菌生根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配方简单、配制方法简易,成本低,免高温消毒抗污染,其培育成苗过程中生长周期短,仅需20~25天,繁殖快速,5~7天就可生根,其生根率为100%,成苗率为96~100%,30天移栽存活率为98~100%。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增城蜜菊专用抗菌生根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大量元素 1800~2950mg/L;硫酸亚铁 20~30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30~4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未经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7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片检测机
- 下一篇:一种磷光材料、磷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