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过载的智能环保垃圾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7109.3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7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蒙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蒙蒙 |
主分类号: | B02C18/00 | 分类号: | B02C18/00;B02C18/14;B02C18/16;B02C18/18;B02C18/22;B02C23/04;B02C25/00;B30B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载 智能 环保 垃圾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过载的智能环保垃圾处理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安装有固定块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上侧通过啮合连接齿轮条,所述齿轮条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上侧设置安装有滚轮。该防过载的智能环保垃圾处理装置,通过垃圾不断的堆积在承载板上方,从而将承载板向下压,使感应件与感应器相接触,从而发出电信号,促使主动齿轮外侧通过齿轮条啮合连接带动活动挡板相对运动,从而使活动挡板之间相闭合,有效的将上方的垃圾阻拦住,禁止其进入,防止由于垃圾过多造成粉碎效果不理想,进而使设备达到了粉碎效果好的效果,从而使设备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过载的智能环保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垃圾处理已经成为生活、生产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垃圾的存在限制了生活、生产的发展,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如何高效、节能、环保的处理垃圾,已经迫在眉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的迅速扩大和增加,伴随而来的城市生活垃圾也与日俱增,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先将垃圾进行粉碎,然后再对其压缩处理,且现有的设备在给垃圾粉碎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垃圾过多堆积造成粉碎效果不彻底,从而会影响到后续垃圾的处理,并且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效率,故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防过载的智能环保垃圾处理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过载的智能环保垃圾处理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防过载的智能环保垃圾处理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安装有固定块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上侧通过啮合连接齿轮条,所述齿轮条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上侧设置安装有滚轮,所述固定块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主体的左右内壁上设置安装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之间活动安装有粉碎机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安装有固定板和承载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的内部设置安装有感应器,所述承载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连接有感应件,所述承载板与固定部件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设置在连接杆的外侧,所述主体的内部底侧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置安装有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上设置安装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的左侧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外侧设置有弹簧机构,同时伸缩杆的轴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心处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两端均与壳体内壁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旋转轴与壳体相连接,通过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的上侧通过齿轮条啮合连接带动活动挡板相对运动,从而使活动挡板之间相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滚轮与滑槽形成滑动配合连接,当活动挡板移动的过程,通过滚轮在滑槽中形成滑动,从而提升了活动挡板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上侧开设有进料口,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通过将垃圾沿进料口倒入。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机构上设置有粉碎刀片,且粉碎刀片设置呈螺旋状,同时螺旋状呈相对方向设置,通过将粉碎刀片设置呈螺旋状,便于将垃圾输送至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件与感应器通过电性连接,感应件与感应器相接触,从而发出电信号,促使主动齿轮带动活动挡板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的上侧设置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挡板,当垃圾中存在较硬的物品,通过部分垃圾撞击在进料挡板上,利用减震弹簧对其进行有效减震,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从而提升了设备的实用性。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蒙蒙,未经张蒙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71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链条
- 下一篇:一种面向无人机中继网络的安全传输增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