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噻吩生产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7448.1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孝海;刘公军;李瑞英;张进;张乾;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科赛尔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2/00 | 分类号: | B01J12/00;B01F13/10;B01F3/02;C01B17/16;C07D3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27121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噻吩 生产 循环 回收 利用 系统 | ||
1.一种噻吩生产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器,混合器在反应管道上前后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生产混合器和第二生产混合器,丁二烯进气管道与所述第一生产混合器的侧部连通,硫磺进气管道分两支,分别与所述第一生产混合器和第二生产混合器的顶部连通,气液物出口设于第二生产混合器的下方;
焦油分离器,所述焦油分离器内设有换热器组件,其进气口设于下方封头连接处之上,出气口设于焦油分离器顶端,焦油排出口设于焦油分离器的最底端;
冷凝器,从焦油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的顶端出来的气液混合物进入所述冷凝器内,噻吩从冷凝器的出口分离出;
加压降温处理器,经冷凝器处理后的气液混合物依次进入两个加压降温处理器,第二个加压降温处理器体积为第一个加压降温处理器体积的两倍;从第二个加压降温处理器出来的液化气通过管道循环至丁二烯进气管道;
硫化氢回收站,从所述第二个加压降温处理器顶部出来的硫化氢气体进入硫化氢回收站,所述硫化氢回收站包括:多个硫化氢管线,每根硫化氢管线的初始端分别与洗气塔的出口连接,每根硫化氢管线上分别安装有废酸回收管线,所有废酸回收管线又分别与主管线连接,主管线与废酸回收罐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吩生产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包括:
第一混合腔,硫磺气管道从顶部伸入所述第一混合腔前延伸至第一混合腔的近底部,在所述硫磺气管道的侧壁上设有均匀设置若干小孔,且小孔总面积小于等于硫磺气管道横截面积;丁二烯气体管道设于所述第一混合腔的侧部;
喉管,在所述第一混合腔的底部向内收紧使其直径缩小并向下延伸;
第二混合腔,从所述喉管的底部向外扩张使其直径增大并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噻吩生产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硫磺气管道与丁二烯气体管道成直角设置,使得硫磺气流动方向和丁二烯气气体流动方向成直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噻吩生产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腔与喉管连接的收缩夹角为30至45度;所述喉管与第二混合腔的扩张角度8至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吩生产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之间的连接管道、混合器和焦油分离器之间连接管道以及焦油分离器与所述冷凝器的连接管道均为直立或45度角度组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吩生产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油分离器的体积为体积5M3~10M3,长径比为2比1,立式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吩生产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压降温处理器内分别增设冷凝换热管,立式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吩生产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硫化氢气体进入第一个加压降温处理器的进口位置设置在下封头的焊接线之上,硫化氢出口设置在第二个加压降温处理器的最高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吩生产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废酸回收罐输出端与洗气塔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科赛尔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安科赛尔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744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