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弯曲模具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0760.6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9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海;李波;黄曾鑫;郭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9/12 | 分类号: | B21D9/12;B21D37/16;B21D37/2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弯曲 模具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合金弯曲模具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压膜、防皱膜、芯棒和弯曲膜,所述压膜、防皱膜和弯曲膜均由受热模和固定模组成,所述压模和防皱模的受热模相连接,所述防皱模的受热模上表面开有半圆槽,所述压模和防皱模上开有用于放置电磁导线圈的槽,电磁导线在开始加热时与压模和防皱模的触点相连接。本发明对压模、防皱模以及芯棒进行加热,使模具和钛管受热均匀且传热高效、安全、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合金弯曲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直径薄壁钛合金管数控弯曲一直是行业难题,由于钛合金的高强度、高硬度以及高屈强比,因此在适用于不锈钢和铝合金的冷弯曲成形过程中,其外侧极易发生开裂,内侧极易失稳起皱,并且卸载后回弹较大,导致管件成功率较低。因此,业界利用热弯曲工艺来使钛合金弯曲成形,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传统的加热方法与专利是在压模、防皱模、弯曲模上打孔然后将电阻加热棒插入孔内对其模具进行加热,其加热方法有着比较大的缺陷,首先,由于是在模具上打孔,因此会导致其模具受热不均匀,传递到钛合金管的热量也是不均匀的。再者,热损失较大,由于电阻棒的热量可以传导到任何地方,因此会导致模具其他无须加热的地方受热,并且使环境温度升高,加大了人工的操作难度。还有就是电阻棒寿命短,维修量大,而且电阻棒热滞后较大,不易精确控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钛合金弯曲模具及其加工方法,对压模、防皱模以及芯棒进行加热,使模具和钛管受热均匀且传热高效、安全、使用寿命较长。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钛合金弯曲模具,包括压膜、防皱膜、芯棒和弯曲膜,所述压膜、防皱膜和弯曲膜均由受热模和固定模组成,所述压模和防皱模的受热模相连接,所述防皱模的受热模上表面开有半圆槽,所述压模和防皱模上开有用于放置电磁导线圈的槽,电磁导线在开始加热时与压模和防皱模的触点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模与防皱模的受热模采用导磁率好且硬度高的碳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芯棒是由两部分组成,最外层材料为铜,内层受热部分为碳钢。
一种钛合金弯曲模具的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在压模与防皱模上开出半圆形的槽,要注意压模与防皱模上开的槽要能够精准对接;
(2)将磁导线分别嵌入槽内;
(3)放置一层薄的绝热垫,再将受热模与压模、防皱模固定;
(4)将芯棒受热棒嵌入芯棒内部,然后插入钛合金管中,将两者共同放入弯曲模具中,压模下压,使其上线圈触点与防皱模上线圈触点相接触,接通线圈,然后开始电磁加热,同时三个测温棒开始测温,当其达到预定温度时,断开触点停止加热,开始弯曲成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是对压模、防皱模以及芯棒进行加热,使模具和钛管受热均匀且传热高效、安全、使用寿命较长,无须每次手动对模具进行加热,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的数控弯曲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电磁加热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07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