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41877.6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豪;李世昌;蒋绩;陈俊利;李劲松;卫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67 | 分类号: | F16F15/067;F16F15/02;H02N1/04;H02J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孙红颖 |
地址: | 570228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内外 双层 结构 摩擦 能量 回收 吸振器 | ||
1.一种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包括内层吸振结构,外层吸振结构,内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外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内层吸振结构包括质量块(5),内层导柱(7),内层吸振弹簧(12),内层绝缘外壳(14),内层绝缘外壳(14)上设置向内突出的内层导柱(7),质量块(5)上设置导向槽,内层导柱(7)分别插入导向槽中,内层导柱(7)外套设内层吸振弹簧(12);内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包括内层电极金属(4),内层电介质板(6),其中内层电极金属(4)设置在质量块(5)左右两个侧面,内层电介质板(6)设置于左右两侧的内层绝缘外壳(14)的内表面;
外层吸振结构包括外层导柱(3),外层吸振弹簧(13),外层绝缘外壳(17),其中,外层绝缘外壳(17)上设置向内突出的外层导柱(3),内层绝缘外壳(14)设置导向槽,外层导柱(3)分别导向槽中,外层导柱(3)外套设外层吸振弹簧(13);外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包括外层电极金属(1),外层电介质板(2),其中外层电极金属(1)设置在外层绝缘壳体(1 7)侧面的内表面,外层电介质板(2)设置于内层绝缘外壳(14)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内层吸振弹簧(12)能够使得内层绝缘外壳(14)与质量块(5)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内层绝缘外壳(14)通过四个内层调节螺栓(9)固定,其中调整内层调节螺栓(9)可以调节左右两侧的内层绝缘外壳(14)和质量块(5)左右两侧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内层电极金属(4)和内层电介质板(6)之间的间隙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外层吸振弹簧(13)能够使得外层绝缘外壳(17)与内层绝缘壳体(14 )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外层绝缘外壳(17)通过四个外层调节螺栓(11)固定,其中调整外层调节螺栓(11)可以调节前后两侧的外层绝缘外壳内表面和内层绝缘外壳(14)前后两侧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外层电极金属(1)和外层电介质板(2)之间的间隙距离;其中,外层绝缘外壳(17)通过固定螺栓(16)与安装底座(15)安装在主振系统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外层电极金属(1)为铝,外层电介质板(2)为电介质聚四氟乙烯(PTFE)。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工作过程中,质量块(5)在前后方向内层导柱(7)的约束下,做前后方向的运动,与安装于内层导柱(7)的内层吸振弹簧(12)形成一个单自由度的质量-弹簧系统,质量块(5)左右两侧内层电介质板(6)的表面与其相接触的内层电极金属表面干摩擦,产生摩擦阻尼,从而形成内层吸振结构;
外层吸振结构在左右横向的导柱约束下做左右横向的运动,与安装于外层导柱的外层吸振弹簧(13)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另一个单自由度的质量-弹簧系统,外层吸振结构两侧的外层电介质板(2)的表面与其相接触的外层电极金属(1)表面干摩擦,产生摩擦阻尼,从而形成外层吸振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吸振器的工作频率与被控系统频率相同,能够将被控系统振动共振转移至吸振器上;此时吸振器在共振频率附近,会增加两个新的共振峰,调整外层调节螺栓(11),改变外层电极金属(1)与外层电介质板(2)之间的阻尼,进而使新的共振峰最小。
9.一种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的装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组装内层吸振结构,压缩一边的内层吸振弹簧(12),将左右两边带有两个对称内层电介质板(6)的质量块(5)套进同一边的内层导柱7中,再通过间隙的控制,将质量块(5)套入另一边带有内层吸振弹簧(12)的内层导柱(7)中;
步骤2、组装并调节内层吸振器阻尼,通过内层绝缘外壳(14)左右两边的内层调节螺栓(9)和内层弹性垫片(8)调整与质量块相粘连的内层电介质板(6)和与内层绝缘外壳内侧粘连的内层电极金属(4)之间的间隙,使其产生摩擦阻尼,将质量块(5)安装于内层绝缘外壳(14)内;
步骤3、组装能量转换装置,将通过导线将内层能量转换装置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并通过外部电路将电能储存起来;
步骤4、压缩一边的外层吸振弹簧(13),将左右两边带有两个对称外层电介质板(2)的内层绝缘外壳(14)套进同一边的外层导柱(3)中,再通过间隙的控制,将内层绝缘外壳(14)套入另一边带有外层吸振弹簧(13)的外层导柱(3)中;
步骤5、组装并调节外层吸振器阻尼,通过外层绝缘外壳(17)前后两边的外层调节螺栓(11)和外层弹性垫片(10)调整外层电极金属(1)与外层电介质板(2)之间的间隙,将内层绝缘外壳(14)安装于外层绝缘外壳(17)内;
步骤6、组装能量转换装置,将通过导线将外层能量转换装置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并通过外部电路将电能储存起来;
步骤7、通过固定螺栓(16),将外层绝缘外壳(17)和安装底座(15)稳固安装在主振系统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18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