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溢洪洞底板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2365.1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1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王国熙;梅峰;令狐克阳;杨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E02D15/02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龙超峰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洪洞 底板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溢洪洞底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目标地区分段逐次挖掘地下土石方形成多个直线洞段和多个弯曲洞段,所有直线洞段、弯曲洞段最终按照挖掘先后顺序依次连通组成溢洪洞,同时,沿着溢洪洞延伸方向分段逐次修筑底板单元,所有底板单元最终按照修筑先后顺序依次连接组成溢洪洞底板,并且当处于直线洞段时,相应的底板单元长度小于8m,当处于弯曲洞段时,相应的底板单元长度小于4m。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分段挖掘溢洪洞、分段修筑底板单元并分层浇注混凝土,减少了对溢洪洞围岩的扰动,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有效防止渗水,还通过在底板单元左右两侧修筑边墙单元,加强了安全防护性,提升了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溢洪洞底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溢洪洞是一种为了取用水库中蓄积的水而修建的水利设施,现有技术中,在溢洪洞挖掘过程中,常在溢洪洞末端断面处预留岩塞,然后再通过爆破施工使岩塞破坏,从而使溢洪洞与水库导通引导水流流出,以便取用水源,现有技术中,当岩塞被爆破破坏后,相应的土石方会被水流冲出,如若岩塞土石方较多,则会将溢洪洞堵塞,导致流出溢洪洞的水流量减少,影响溢洪洞的取水效果。此外,溢洪洞一般是通过挖掘地面土体形成,与水库邻近的地下土体大多受水库中水的浸泡,相应的围岩变得松软,并容易出现渗漏,威胁对岩塞进行爆破施工作业的人员安全,因此,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则需要在溢洪洞挖掘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衬砌施工,一方面避免出现渗漏,另一方面加固土体,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溢洪洞底板施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溢洪洞底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目标地区分段逐次挖掘地下土石方形成多个直线洞段和多个弯曲洞段,所有直线洞段、弯曲洞段最终按照挖掘先后顺序依次连通组成溢洪洞,同时,沿着溢洪洞延伸方向分段逐次修筑底板单元,所有底板单元最终按照修筑先后顺序依次连接组成溢洪洞底板,并且当处于直线洞段时,相应的底板单元长度小于8m,当处于弯曲洞段时,相应的底板单元长度小于4m。
所述溢洪洞底板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沿着溢洪洞延伸方向分段逐次修筑底板单元的同时,在每个底板单元左右两侧修筑与所述底板单元长度相同的边墙单元,所有边墙单元最终按照修筑先后顺序依次连接组成溢洪洞边墙。
所述边墙单元相对于所述底板单元表面之间的高度大于50cm。
所述修筑底板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多根竖向钢筋,将竖向钢筋插立于直线洞段或弯曲洞段地面上,再沿着直线洞段或弯曲洞段延伸方向布置多根纵向钢筋,然后沿着直线洞段或弯曲洞段宽度方向布置多根横向钢筋,采用铁丝将竖向钢筋、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相交处绑扎在一起,再向竖向钢筋、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间隙分层浇注混凝土,每层混凝土浇注后采用振捣器振捣至少20min,待该层混凝土浇注2~4h后,再浇注下一层混凝土,所有混凝土层组成所述底板单元。
所述混凝土由型号为HBT60的混凝土泵泵送入相应位置进行浇注。
所述混凝土层厚度为30~50cm。
所述溢洪洞底板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最后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毕后12~18h内对其进行洒水养护至少28天,并在洒水养护期间内保持该层混凝土表面湿润。
所述振捣器为软轴插入式振捣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23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