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三站合一综合站点的消防系统及其消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2589.2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3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赖铱麟;杨凯;张明杰;刘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A62C31/00;A62C37/00;G08B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文骊鹍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合一 综合 站点 消防系统 及其 消防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用于三站合一综合站点的消防系统及其消防方法,该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在变电站的排油注氮灭火系统、第一气体灭火系统和第一火灾探测器;设置在储能电站的液体灭火系统、第二气体灭火系统和第二火灾探测器;以及设置在数据中心站的第三气体灭火系统和第三火灾探测器;消防控制中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排油注氮灭火系统、液体灭火系统和所有的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端;第一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第二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和第三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消防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该消防方法根据应用区域不同,每个区域至少采用两种消防方法并根据情况结合使用。本发明可以有效抑制三站合一站点中变电站、储能电站及数据中心站的火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三站合一综合站点的消防系统及其消防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三站合一运营模式(储能电站+变电站+充电站+屋顶光伏+数据中心),其通过变电站和储能电站,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的电力,从而可以对外开放参与市场竞争,为各类公司提供数据处理服务,完成变电站的资金变现问题,是国家电网公司改革转型,拓宽公司发展渠道的必然选择,未来具有明朗的发展前景。
不过考虑到变电站内的油浸式设备以及储能电站用于储存电量的电池设备,其都具有一定的火灾风险性,自21世纪以来,有报道的变电站火灾就有至少上百起,而对于新兴的储能电站,尽管我国报道的事故并不多,仅有3起,但是自2017年起在邻国韩国已发生超过30起储能电站火灾,均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此外,变电站内的干式设备及数据中心的电子设备也有短路风险从而产生火灾,对于三站合一“多站融合”的站点,其消防系统与策略也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现有技术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三站合一综合站点的消防系统及其消防方法,该消防系统与其对应的消防方法可以有效抑制三站合一站点中变电站、储能电站及数据中心站的火情。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三站合一综合站点的消防系统,包括
消防控制中心;
设置在变电站的排油注氮灭火系统、第一气体灭火系统和第一火灾探测器;
设置在储能电站的液体灭火系统、第二气体灭火系统和第二火灾探测器;以及
设置在数据中心站的第三气体灭火系统和第三火灾探测器;
消防控制中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排油注氮灭火系统、液体灭火系统和所有的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端;第一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第二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和第三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消防控制中心的输入端。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个气体灭火系统中的气体灭火剂置于储气钢瓶中,气体灭火剂选用七氟丙烷灭火剂,并采用氮气增压输送。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数据中心站设置有多个储气钢瓶,每个储气钢瓶通过管网与各个灭火区域的喷头相连,在储气钢瓶的瓶口处以及各个灭火区域的喷头处均配置有电磁阀,当消防控制中心收到第三火灾探测器反馈的火情信号时,控制对应灭火区域的电磁阀开启。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液体灭火系统的液体灭火剂置于储液钢瓶中,储液钢瓶的开闭由对应的电磁阀控制,该电磁阀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其开闭。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液体灭火剂采用氟化酯类、氟化醚类和氟化环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火灾探测器包括感温探测器及感烟探测器;
第二火灾探测器包括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及可燃气体探测器,其感温探测器置于电池组内用于监控电池的温度,感烟探测器布置在每个电池柜及储能站电池室内外部建筑处,可燃气体探测器布置在储能站电池室内外部建筑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2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