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2907.5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2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宇;陈春杰;王卓;张宇;刘友福;曹武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K35/02 | 分类号: | H02K3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黎坚怡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包括:连接件,用于与人体可拆卸连接;发电组件,连接连接件,发电组件包括:导管;线圈,套设于导管外;磁体,设置于导管内,用于根据人体的运动姿态在导管内移动,以使线圈切割磁体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发电装置在不同环境下与人体进行结合,进一步产生电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通常这些电子设备基本都采用电池进行供电,但由于电池提供的电量有限,在日常使用中需要频繁更换电池或者及时充电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在户外的情况下,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工作时间受到限制,将极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人体正是这样一个未被完全开发的能量库,它包含机械能、热能、静电能以及各种物质的化学能,其中最容易被开发的就是动能,例如手指运动会产生0.33W的能量,双臂大幅运动会产生60W能量,以及人体行走时会产生约67W的能量,说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动能,而在生活中则几乎没有将这部分能量利用起来。因此,如何对人体动能进行有效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电装置,能够将发电装置在不同环境下与人体进行结合,进一步产生电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包括:连接件,用于与人体可拆卸连接;发电组件,连接连接件,发电组件包括:导管;线圈,套设于导管外;磁体,设置于导管内,用于根据人体的运动姿态在导管内移动,以使线圈切割磁体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其中,发电组件还包括:转换电路,连接线圈,用于将线圈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稳压电路,连接转换电路,用于对直流电进行稳压操作,以输出稳压电流。
其中,发电装置还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形成一容置腔,发电组件设置于容置腔,连接件连接壳体组件。
其中,壳体组件包括:管状壳体;第一盖体,盖设于管状壳体的一端;第二盖体,盖设于管状壳体的另一端;管状壳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形成密封的容置腔。
其中,发电组件还包括输出端口,第一盖体上设置有通孔,输出端口设置于通孔内,并通过导线连接稳压电路。
其中,第一盖体远离第二盖体的一侧设置有导线管,导线管与通孔连通,输出端口设置于导线管内,并通过导线连接稳压电路;壳体组件还包括密封组件,用于对输出端口和导线管进行密封。
其中,密封组件包括:螺母,螺母为中空结构,螺母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导线管的外螺纹配合固定;密封帽,密封帽为中空结构,密封帽连接螺母;其中,输出端口设置于通孔、导线管、螺母和密封帽形成的通道中,并通过导线连接稳压电路。
其中,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设置于壳体组件靠近第一盖体的一端;第二连接件,设置于壳体组件靠近第二盖体的一端;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人体鞋形件。
其中,发电组件还包括:电池,连接稳压电路,用于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进行充电;输出端口连接电池,以利用电池对外部设备进行供电。
其中,线圈套设于导管的中部,且线圈的轴向长度小于导管的轴向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29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电路板
- 下一篇:一种压力可调的压力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