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噬菌体裂解酶及其基因、基因重组表达载体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43697.1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3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肖瑶;林连兵;邓征宇;邓先余;张棋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60 | 分类号: | C12N15/60;C12N9/88;C12N15/70;C12N1/21;A61K38/51;A61P31/04;C12R1/1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噬菌体 裂解 及其 基因 重组 表达 载体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噬菌体裂解酶及其基因重组表达载体与应用,其中,所述噬菌体裂解酶表达基因为SEQ ID NO:1的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可通过构建重组载体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噬菌体裂解酶,纯化得到的噬菌体裂解酶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杀菌活性,其作用迅速,对机体安全无害,所述噬菌体裂解酶可以很好的对治多重耐药性志贺氏菌感染,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等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述噬菌体裂解酶在28‑42℃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裂解菌体活性,这些特性使得所述噬菌体裂解酶在制备耐药感染性疾病药剂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可成为常规抗生素的替代品或补充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噬菌体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噬菌体裂解酶及其基因、基因重组表达载体与应用。
背景技术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临床实践中引入抗生素以来,其在治疗人类和动物细菌感染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几乎所有细菌病原体中不受控制的耐药性决定簇快速出现和扩散,当前很多细菌感染对绝大多数传统抗生素来说都变得高度难治。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不敏感性,即对外来抗菌药物产生的抵抗力,使其疗效变差甚至失去作用。细菌耐药性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基因遗传介导的,称为内在抗性或先天抗性,它取决于细菌的结构或化学成分;另一种则相反,它来自于后天与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了自身的新陈代谢或靶向位点而出现的耐药性,这种细菌的自我保护机制也称为获得性耐药。通常,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数量远大于耐药细菌的数量,但是由于滥用抗生素杀死大量非耐药菌株,这为耐药细菌的扩散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细菌的耐药性不仅仅是对单一药物的抗性,而是随着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多重耐药性逐渐出现,从而使得预防和对治耐药性细菌感染越来越困难。
在当前各种耐药菌株,甚至“超级细菌”不断出现的严峻背景下,探索并开发可以替代或补充抗生素的新型安全抗菌剂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研发抗生素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是无抗养殖时代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未来细菌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噬菌体裂解酶及其基因、基因重组表达载体与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缺乏有效预防和对治耐药性细菌感染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噬菌体裂解酶基因,其中,所述噬菌体裂解酶表达基因为SEQ ID NO:1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噬菌体裂解酶表达基因,其中,所述噬菌体裂解酶表达基因从长尾科噬菌体PDS9中分离得到。
一种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其包括本发明所述的噬菌体裂解酶表达基因。
一种宿主细胞,其包括本发明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
一种噬菌体裂解酶,其中,所述噬菌体裂解酶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
一种噬菌体裂解酶的应用,其中,将本发明所述的噬菌体裂解酶用于制备杀灭耐药性志贺氏菌的药剂。
所述噬菌体裂解酶的应用,其中,所述药剂为液剂。
所述噬菌体裂解酶的应用,其中,所述药剂中噬菌体裂解酶的含量不低于10μg/mL。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来源于长尾科噬菌体PDS9且能杀灭耐药性志贺氏菌的裂解酶和编码此酶的核苷酸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通过构建重组载体并在基因工程菌株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纯化得到的噬菌体裂解酶可以很好的对治多重耐药性志贺氏菌感染,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等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述噬菌体裂解酶在28-42℃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裂解菌体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36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