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4361.7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6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傅少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9/06;A61K47/34;A61K47/36;A61K31/12;A61P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460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姜黄 纳米 胶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将促愈合的姜黄素负载到纳米胶束中,并将纳米胶束添加到透明质酸钠凝胶中,使制得的凝胶兼具有姜黄素的促愈合、抗氧化、缓释作用以及透明质酸钠的高吸湿性、无毒,及良好的促愈合、止血、无毒、生物可降解相容性作用,利于药物缓慢释放和创面组织的生长以及再生,可加速伤口愈合,而且方便储存和使用,是一种极为优良的医用凝胶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载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临床领域,皮肤创伤是一种常见疾病,可能由意外伤害、肿瘤切除、压疮、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癌性伤口等引起。目前,临床上处理伤口常用的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或皮片移植。药物治疗常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由于激素可以使皮肤变薄,局部使用是否掩盖甚至加重皮肤感染的发生尚不清楚,容易导致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应当谨慎使用。皮片移植、皮瓣移植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传统方法,其实质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且皮瓣技术存在手术难度大、并发症高、创伤大、风险高、愈合外观欠佳、造成第二供皮及供皮瓣区外观损伤患者难以接受等缺点,且存在二次创伤风险、容易感染和皮源匮乏的限制,难以普及。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创面修复中新治疗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寻找理想的促进伤口愈合过程的植物性材料代替自体皮肤完成修复已成为临床新兴的热点。
当前药物治疗仍是皮肤创伤的首选方法。但是化药类对皮肤刺激较大,激素类药物临床用药尚存在争议,而且有延迟伤口愈合等副作用;上市药物例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贝优芬等价格比较昂贵,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并且对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并不一致。
透明质酸钠是一类从褐藻中提取的天然线性多糖,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高的特点,海藻酸钠的高吸湿性和凝胶性,使其在现代伤口敷料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则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能促进伤口愈合的特点,有海绵形式、纤维形式和水凝胶等形式,作为医用敷料有广阔应用前景。但是,单纯的透明质酸钠敷料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以解决采用现有药物治疗皮肤创伤时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包括90~94wt%的载体材料和6~10wt%的姜黄素;所述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25~130nm,电位为1.75~1.80mV,包封率为(90.4±0.1)%,载药量为(7.2±0.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纳米胶束包括92wt%的载体材料和8wt%的姜黄素。
进一步,载体材料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
进一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3700。
进一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经过以下步骤制得:
(1)以辛酸亚锡Sn(Oct)2作为催化剂,在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和计算量的ε-己内酯(聚乙二醇与己内酯的摩尔比为1:1.1),在N2保护下于130℃油浴中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得到未处理的粗产物;
(2)将15mL的二氯甲烷加入粗产物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一定体积的二氯甲烷使其完全溶解;
(3)将过量的冷石油醚沉淀(石油醚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4:1)加入其中,过滤后将滤出的沉淀放在真空干燥箱中在40℃下干燥2天,即得。
进一步,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27nm,电位为1.77m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43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