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口形正螺旋刀刃式止动弹簧垫圈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4579.2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6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沛 |
主分类号: | F16B39/24 | 分类号: | F16B39/2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智慧管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4 | 代理人: | 马俊平 |
地址: | 045200 山西省阳泉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口 螺旋 刀刃 式止动 弹簧 垫圈 | ||
本发明公开开口形正螺旋刀刃式止动弹簧垫圈,包括弹簧垫圈本体,该弹簧垫圈本体为非封闭环形结构,位于弹簧垫圈本体开口处的右侧部相对于弹簧垫圈本体下平面向上翘起,位于弹簧垫圈本体开口处的左侧部相对于弹簧垫圈本体上平面向下翘起。本发明的弹簧垫圈具有棱状刀刃,只要棱状刀刃切入螺母和工件或者平垫,就起到锁住螺母的作用,该螺母永不松动,即使使用一段时间弹簧垫圈产生了疲劳,由于刀刃切入螺母和工件或者平垫,使螺母不会松动,大大提高各种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行业的通用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开口形正螺旋刀刃式止动弹簧垫圈。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的工业革命是高度发达的,如飞行在空的飞机、火箭、卫星等,疾驰在陆地上的汽车、火车、高铁、动车等,穿梭与水中的潜艇、轮船、航母、战舰等,无论是工业、农业、国防军工业都需要各种设备或者装置来为本行业服务,各种设备或装置都是由多个零件组合起来的完整的机器供人们使用,各个零件的组合或者连接大多使用螺栓和螺母为紧固件,零件紧固后方可正常使用,若是某些原因使螺栓和螺母松动,那么各个组合零件之间就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有时会造成重大事故,甚至造成机器损坏及人身伤害,给人们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当前采用弹簧垫圈来防止螺栓和螺母松动,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常用的弹簧垫圈是S型,在开口处一端高另一端低,将其放在螺栓穿过所连接的工件及螺母之间,当拧紧螺母后,由于弹簧垫圈被压缩,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作用于螺母,使设备运行使螺母不会轻易松动,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目前人们使用的弹簧垫圈规格基本相同,当螺母拧紧后会将弹簧垫圈压平,这样弹簧垫圈与工件及螺母是平面接触的,新安装的弹簧垫圈其反弹力还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也能使设备正常运行,各零件之间的连接较牢固,但是由于有些设备是震动的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使弹簧垫圈本体的强度发生变化,即弹簧垫圈会出现疲劳,其反弹力会下降,从而造成螺母没有反作用力,螺母就会沿着螺纹反向移动,螺母很快就会松动,从而造成所连接的工件发生松动,连接就会不牢固,就会造成设备运转不正常,甚至发生故障,造成设备损坏,如果维修人员能及时发现,并更换设备还可以继续正常运行,这样就增大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企业要投入大量的人员精力去检查设备是否松动,如果松动就要更换弹簧垫圈,期间可能要停止设备运转才能更换。对于弹簧垫圈的结构很少提出改进,“最简单的发明就是最不简单的”,很不起眼的弹簧垫圈它的作用以及使用量非常大,从经济效益看有很好的市场,它在保护设备正常运行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同样由于它的失效导致设备的损害的案例也数不胜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棱状刀刃,且能切入螺母和工件或平垫将螺母锁住,防止螺母松动的开口形正螺旋刀刃式止动弹簧垫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开口形正螺旋刀刃式止动弹簧垫圈,包括弹簧垫圈本体,该弹簧垫圈本体为非封闭环形结构,位于弹簧垫圈本体开口处的右侧部相对于弹簧垫圈本体下平面向上翘起,位于弹簧垫圈本体开口处的左侧部相对于弹簧垫圈本体上平面向下翘起,所述向上翘起的右侧部的端头的上端面翘起后形成一弧形曲面,上端面和端头左侧面交汇形成一右棱状刀刃,该右棱状刀刃指向所要压紧的螺母,右棱状刀刃到右侧部的端头上棱边的竖直距离小于弹簧垫圈本体的厚度,右棱状刀刃高于弹簧垫圈本体的上平面;
所述向下翘起的左侧部的端头的下底面翘起后形成一弧形曲面,下底面和端头右侧面交汇形成一左棱状刀刃,该左棱状刀刃指向被压紧的平垫圈或工件表面,左棱状刀刃到左侧部的端头上棱边的竖直距离小于弹簧垫圈本体的厚度,左棱状刀刃超出弹簧垫圈本体的下底面一定距离,弹簧垫圈本体的厚度大于国家标准同规格的弹簧垫圈的厚度。
优选地,向下翘起的所述左侧部的端头和向上翘起的所述右侧部的端头的长度均小于弹簧垫圈本体环体长度的四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沛,未经李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45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