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鸟类动物捕捉笼自动捕捉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6120.6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7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权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权胜 |
主分类号: | A01M23/02 | 分类号: | A01M23/02;A01K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6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鸟类 动物 捕捉 自动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动物捕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鸟类动物捕捉笼自动捕捉机构,包括鸟笼,所述鸟笼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远离鸟笼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鸟笼的左侧开设有笼口。该鸟类动物捕捉笼自动捕捉机构,将鸟笼通过挂钩挂在树枝上时,通过转动螺丝杆将鸟笼固定到树枝上,此时林间的风无法吹动鸟笼,从而达到了防止林间的风将鸟笼吹歪的效果。当小鸟进入到鸟笼内部时,此时底板在小鸟重量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此时连接杆带动活动块的右侧向下运动,使得钢丝一带动挡板发生倾斜,此时圆柱在弹簧二的作用下带动挡板堵住笼口,从而达到了鸟类捕捉的过程中不会对鸟类造成伤害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捕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鸟类动物捕捉笼自动捕捉机构。
背景技术
出于科研和实验的目的,有时需要对鸟类活体进行捕捉,以得到鸟类的生物数据,传统的鸟类动物捕捉主要是在林间张网的方法,捕捉误撞入网中的鸟类,但是鸟在撞网后会用力的挣扎这样会损伤鸟类的羽毛,严重的还会造成鸟类的死亡,而如何使得鸟类捕捉的过程中不会对鸟类造成伤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鸟类动物捕捉笼自动捕捉机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鸟类动物捕捉笼自动捕捉机构,具备鸟类捕捉的过程中不会对鸟类造成伤害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鸟类动物捕捉主要是在林间张网的方法,捕捉误撞入网中的鸟类,但是鸟在撞网后会用力的挣扎这样会损伤鸟类的羽毛,严重的还会造成鸟类的死亡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鸟类捕捉的过程中不会对鸟类造成伤害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鸟类动物捕捉笼自动捕捉机构,包括鸟笼,所述鸟笼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远离鸟笼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鸟笼的左侧开设有笼口,所述鸟笼内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右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圆柱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钉,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丝一,所述鸟笼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杆,所述鸟笼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杆远离底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背部活动连接有竖杆,所述活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钢丝二,所述钢丝二远离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三角杆,所述三角杆的背部活动连接有横杆,所述鸟笼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轮。
优选的,所述鸟笼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均沿鸟笼的中心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高度低于笼口的高度,且鸟笼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笼口,所述挡板的面积大于笼口的面积,所述挡板的高度低于笼口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弹簧二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鸟笼内部的左侧和圆柱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钉在凹槽的内部,且固定钉的外侧与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活动连接在活动块的右侧,钢丝二的右侧固定连接在活动块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钢丝二的左侧固定连接在三角杆的顶部,所述钢丝一远离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三角杆的底部,所述钢丝一的底部与滑轮的顶部活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鸟类动物捕捉笼自动捕捉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鸟类动物捕捉笼自动捕捉机构,通过鸟笼和挂钩、螺丝杆的配合使用,将鸟笼通过挂钩挂在树枝上时,通过转动螺丝杆将鸟笼固定到树枝上,此时林间的风无法吹动鸟笼,从而达到了防止林间的风将鸟笼吹歪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权胜,未经李权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61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桁架式打顶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瑞来巴坦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