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射透射可切换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46393.0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8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黎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676 | 分类号: | G02F1/1676;G02F1/1677;G02F1/167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杨艇要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透射 切换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显示 | ||
1.一种反射透射可切换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以及
非极性溶剂,填充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
金属核壳纳米粒子,分散于所述非极性溶剂中;
当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施加正电场时,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在具有高电势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表面聚集形成反射膜层;
当形成所述反射膜层后,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瞬时反向电场或者撤销所述正电场时,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表面聚集的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重新分散至所述非极性溶剂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透射可切换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为Ag-SiO2粒子,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核采用纳米银,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壳层采用氧化硅,所述非极性溶剂为油性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透射可切换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分散于所述非极性溶剂中时,所述非极性溶剂的折射率越接近所述壳层氧化硅的折射率,所述反射透射可切换器件的透光性越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透射可切换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粒径小于20nm,所述壳层氧化硅的厚度小于100nm。
5.一种制备方法,用以制备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反射透射可切换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
制备非极性溶剂;
制备金属核壳纳米粒子,分散于所述非极性溶剂中形成溶液;
将所述溶液填充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步骤中包括
制备纳米银;
将所述纳米银置于乙醇溶剂中,并进行搅拌;
将氨水加入乙醇溶剂中,混合均匀;
加入正硅酸乙酯,离心清洗,形成金属核壳纳米粒子,其中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核为纳米银,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壳为氧化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纳米银的步骤中,包括利用柠檬酸钠和葡萄糖共用还原硝酸银,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分散剂,获得均匀分散的纳米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所述正硅酸乙酯的用量来调节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壳层厚度,所述正硅酸乙酯的用量越大,所述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壳层厚度越大。
9.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反射透射可切换器件,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63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装饰材料生产工艺
- 下一篇:风电场能量管理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