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6612.5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5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韬;汪梅;易苗苗;汪君茂;陈传万;陈长冰;李海霞;马玉荣;吴婧;陈康;胡鑫民;雷亚星;许思杰;陈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华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F11/02 | 分类号: | E04F11/02;E04F11/022;E04B1/98;E04B1/36;E04H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叶美琴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装配式 悬挂 楼梯间 结构 | ||
1.一种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包括框架组件以及设置在相邻两层框架组件之间的楼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包括竖直布置的框架柱(1)以及水平布置的框架梁(2),框架梁(2)端部与框架柱(1)连接;所述楼梯组件包括错层平台(3)、楼层平台(4)和预制梯板(5),错层平台(3)通过多个悬挂组件与框架梁(2)连接,预制梯板(5)一端与错层平台(3)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楼层平台(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悬挂组件包括吊杆(6),吊杆(6)包括两个竖直相对布置的侧钢板(61)和腹钢板(62),腹钢板(62)设置在两个侧钢板(61)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侧钢板(61)垂直连接,吊杆(6)顶端通过上铰节点与框架梁(2)连接且其底端通过下铰节点与错层平台(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铰节点包括两个上耗能板(71)和两个上连接钢板(72);两个上耗能板(71)呈L型,两个上耗能板(71)底端分别通过多个上螺栓副(73)与两个侧钢板(61)顶端连接,上耗能板(71)顶端通过多个上套筒螺栓副(74)与框架梁(2)连接;上连接钢板(72)呈L型,两个上连接钢板(72)分别设置在腹钢板(62)顶端两侧,腹钢板(62)顶端转动连接有与两个上连接钢板(72)连接的上剪力传递杆(75),上连接钢板(72)顶端通过多个上带锚固板套筒螺栓副(76)与框架梁(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其特征在于,下铰节组件包括两个下连接钢板(81);下连接钢板(81)呈L型,两个下连接钢板(81)分别设置在腹钢板(62)底端两侧,腹钢板(62)底端转动连接有与两个下连接钢板(81)连接的下剪力传递杆(82),下连接钢板(81)底端通过多个下带锚固板套筒螺栓副(83)与错层平台(3)连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其特征在于,错层平台(3)两端均连接有阻尼器(9),阻尼器(9)另一端与框架梁(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其特征在于,错层平台(3)一端设有第一托板(31),第一托板(31)上安装有隔震支座(32),预制梯板(5)端部与隔震支座(32)连接,预制梯板(5)端部与错层平台(3)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隔震缝(33),隔震缝(33)的宽度不小于隔震支座(32)与隔震缝(33)之间的距离,隔震缝(33)内通过聚苯填充或格栅填充形成隔震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其特征在于,隔震支座(32)采用塑料板隔震块或直径不超过100mm的叠层橡胶支座。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楼层平台(4)一端设有第二托板(41),第二托板(41)上预埋有多个套筒(42),多个套筒(42)均丝扣连接有固定销(43);预制梯板(5)端部开设有多个预留孔(51),多个预留孔(51)分别与多个套筒(42)一一对应设置且套筒(42)的固定销(43)插入与其对应的预留孔(51)中,预留孔(51)内灌装灌孔砂浆(52);预制梯板(5)侧部与楼层平台(4)之间预留有竖缝(44)且竖缝(44)内通过填充聚苯形成连接件,预制梯板(5)底端与第二托板(41)之间预留平缝(45)且平缝(45)内通过填充砂浆形成固定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其特征在于,竖缝(44)宽度为10-40mm,平缝(45)厚度为10-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型装配式悬挂楼梯间结构,其特征在于,错层平台(3)与框架柱(1)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抗震缝(10),抗震缝(10)内通过填充柔性材料形成抗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华学院,未经安徽新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66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