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带异步连轧过程的变形抗力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46617.8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1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生;金鑫;王煜;陈亚飞;安锐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珉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步 过程 变形 抗力 计算方法 | ||
1.一种钢带异步连轧过程的变形抗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钢带材料轧制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实验确定数学模型中的回归系数,钢带材料轧制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包括热轧变形抗力模型和冷轧变形抗力模型,所述热轧变形抗力模型如下式:
式中,σh为热轧变形抗力,T为变形温度,为应变速率,ε为真应变,σh0为T=1000℃、ε=0.4时的变形抗力,ah1-ah6为回归系数;
所述冷轧变形抗力模型如下式:
式中,σc为冷轧变形抗力,σc0为未变形实验钢室温时的变形抗力,为应变速率,ε为真应变,ac1、ac2为回归系数,m为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0.009823;
步骤1.1、采用热模拟实验机对钢带材料试样进行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1000℃,真应变0.4,变形速率10s-1测得试样屈服强度作为步骤1所述热轧变形抗力模型中的σh0;采用拉伸实验机对钢带材料试样进行常温单向拉伸实验测得试样屈服强度,作为步骤1所述冷轧变形抗力模型中的σc0;
步骤1.2、采用热模拟实验机,将多个钢带材料压缩试样以15℃/s的加热速率升温至1200℃,保温200s,以5℃/s的速度分别降温至不同温度,获得n个不同降温温度的n组钢带材料压缩试样,再分别将不同降温温度的每组压缩试样分别以m个不同的应变速率进行热压缩实验,其中n≥4,m≥3,热压缩变形量为60%~80%范围中的一个定值,得到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速率下的钢带屈服强度,作为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步骤1所述热轧变形抗力模型中的热轧变形抗力σh,所对应的温度和应变速率作为步骤1所述热轧变形抗力模型中的变形温度T和应变速率根据热压缩变形量,通过公式ε=ln(H/h)计算真应变ε,作为步骤1所述热轧变形抗力模型中的真应变ε,式中H为压缩前的高度,h为压缩后的高度;
采用实验冷轧机,通过不同的冷轧压下率分别将10个以上钢带材料试样进行常规单机架冷轧实验,轧制速度为1~5m/s,将冷轧后的钢带材料试样分别进行常温单向拉伸实验,得到不同冷轧压下率钢带的屈服强度,将不同冷轧压下率的钢带屈服强度作为对应压下率下的冷轧变形抗力σc;根据公式ε=ln(H/h)计算不同冷轧压下率对应的冷轧钢带材料试样的真应变ε,H为轧前厚度,h为轧后厚度;
步骤1.3、根据步骤1.1中得到的实验数据σh0,步骤1.2中的热压缩实验的真应变ε、不同变形温度T和应变速率及对应的σh,利用Origin软件回归步骤1所述热轧变形抗力模型,得到所述钢带材料热轧变形抗力模型中的回归系数ah1-ah6;
根据步骤1.1和1.2中常规单机架冷轧实验的实验数据σc0、不同冷轧压下率下的σc、由不同冷轧压下率计算出的冷轧钢带材料试样的真应变ε,利用Origin软件回归下式:
得到式中的回归系数ac1、ac2,ac1、ac2也是步骤1所述钢带材料冷轧变形抗力模型中的回归系数ac1、ac2;
步骤2、根据钢带异步连轧过程中的异步比得到所计算道次的剪切应变,所计算道次的异步比r与剪切应变的关系如下式:
式中,εxz为钢带异步连轧中所计算道次的剪切应变,R为所计算道次的工作轧辊半径,其中vb为下辊线速度,vu为上辊线速度,h0为钢带道次轧前厚度,h1为钢带道次轧后厚度;
步骤3、获得钢带异步连轧过程中所计算道次的等效应变如下式所示:
式中,垂直方向应变
步骤4、获得钢带异步连轧过程所计算道次的等效应变速率如下式所示:
步骤5、将步骤3得到的作为ε,步骤4得到的作为连同步骤1.3得到的回归系数ah1-ah6代入步骤1中的热轧变形抗力模型,计算钢带异步热连轧过程所计算道次的变形抗力值;
将步骤3得到的作为ε,步骤4得到的作为连同步骤1.3得到的回归系数ac1、ac2代入步骤1中的冷轧变形抗力模型,计算钢带异步热冷轧过程所计算道次的变形抗力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66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锂电池称重装置及称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立问答对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