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自启动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7444.1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9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卫云峰;江龙超;徐伟;刘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B60L58/27;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7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赵中英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启动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自启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池控制单元BCU、电池管理单元BMU、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池控制单元BCU分别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电池管理单元BMU,所述电池控制单元BCU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温度控制模块;所述电池控制单元BCU的供电输入端通过开关连接车载低压蓄电池;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动力电池转换供电回路,所述动力电池转换供电回路的一端连接动力电池,另一端连接至电池控制单元BCU。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在车辆停车的情况下通过动力电池经DCDC转换后给BCU供电,从而做到在停车的情况下为动力电池进行预热或降温,从而可以实现车辆的快速预热启动或降温启动,减少电池温度对启动时间等待的影响,提高车辆的舒适度和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电池管理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自启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电动汽车的大力推广和普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和普遍。锂离子电池由于单体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备受欢迎,但是锂电池因自身的材料体系关系,对环境要求与传统产品相比更加严格,一般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是-20℃~60℃,并且其使用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低温条件下,锂电池的充电容量、充放电倍率和使用寿命都会大幅度降低。因此,低温条件下,只能进行小倍率的充放电,如要进行大倍率充放电,需要对锂电池加热,在达到合适温度后才能发挥电池的最大性能。如在北方等极度寒冷地区,用户在用新能源车时需要较长时间的对电池预热,势必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当然在高温条件下,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运行也需要进行降温控制。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当车辆处于异常温度下,车辆启动后需要进入很长时间的降温、加热操作,使得车辆的启动使用时间加长,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自启动控制系统及方法,使得车辆在停车状态下也可以启动电池的温度控制装置,避免电动车的电池加热、降温的启动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电池自启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池控制单元BCU、电池管理单元BMU、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池控制单元BCU分别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电池管理单元BMU,所述电池控制单元 BCU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温度控制模块;所述电池控制单元BCU的供电输入端通过开关连接车载低压蓄电池;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动力电池转换供电回路,所述动力电池转换供电回路的一端连接动力电池,另一端连接至电池控制单元BCU。
所述动力电池转换供电回路包括DCDC转换器、熔断器F1、二极管D1,所述DCDC转换器的电源输入端通过熔断器F1连接动力电池的电源输出端,所述 DCDC转换器的供电输出端经二极管D1连接电池控制单元BCU,所述DCDC转换器的供电输出端连接电池控制单元BCU的使能唤醒输入端。
所述DCDC转换器的驱动控制输入端与电池控制单元的高电平驱动输出端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的CAN通讯接口连接电池控制单元的CAN接口。
所述电池温度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继电器、温控装置,所述电池控制单元BCU 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继电器,所述控制继电器的主触点一端连接温控装置的正极,另一端经熔断器F2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温控装置的负极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
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加热装置以及降温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对电池包进行加热控制,所述降温装置用于对电池包进行降温控制。
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与电池控制单元BCU之间串接设置防反二极管D2.
所述DCDC转换器的驱动输入端分别连接至充电桩A+信号线以及钥匙档 KEYON信号线。
所述电池控制单元BCU的输出端连接电池均衡装置,所述电池均衡装置用于对电池进行均衡控制。
一种动力电池自启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74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具中ESD事件监测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光电复合缆穿舱密封方法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