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碳复合材料针刺网胎用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8236.3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3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飞;郭鹏宗;祝威威;李韦;谢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9/22 | 分类号: | D01F9/22;D06M15/55;D06M15/643;D06M10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赵毅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针刺 网胎用 碳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碳复合材料针刺网胎用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通过优化干喷湿纺碳纤维原丝上油、碳纤维上浆等生产工序,获得了具有高强度、高抗氧化性以及成网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制备的碳纤维力学性能优良,拉伸强度≥4900MPa,模量≥235GPa;碳纤维灰分低,其残留质量分数小于0.02%;碳纤维丝束耐磨性好、成网性能均匀,起毛量小于5mg;碳纤维抗氧化性好,在空气环境800℃时残留质量分数达到75%以上。本发明适合碳纤维在碳碳复合材料针刺网胎领域的应用,例如刹车盘市场、航天部件、热场部件等,有助于提升高温氧环境下的材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碳复合材料针刺网胎用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高性能功能化碳纤维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碳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性、低膨胀系数、抗热冲击性能好以及尺寸稳定性高等优点,在航天部件、刹车盘、热场部件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然而,以碳纤维为增强相的碳碳复合材料应用中,往往在高温顺氧化的环境下工作,当温度高于450℃时碳纤维即出现明显的强度下降和氧化失重。如何提升碳纤维在高温顺氧环境下的碳碳制品强度和使用寿命,是功能化碳纤维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专利CN106007761A公开了一种纤维表面含硼热解碳层的制备方法,将纤维浸渍于含硼化物的酚醛树脂上浆剂中并热解,表面引入厚度均匀的含硼热解碳涂层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氧化性。而本发明通过优化干喷湿纺碳纤维原丝上油、碳纤维上浆等生产工序,获得了具有高强度、高抗氧化性以及成网性能优良的碳纤维,适合于碳碳复合材料针刺网胎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碳纤维在高温顺氧环境下的碳碳制品强度和使用寿命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碳复合材料针刺网胎用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碳碳复合材料针刺网胎用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高耐热性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油剂对聚丙烯腈原丝进行上油工序处理,该油剂在300℃具有90%以上的残留质量分数,碳纤维原丝的含油率控制在0.5~1.5%之间;
b)制备碳纤维原丝,通过聚合原液喷丝板牵伸纺丝,经过30~50℃水洗、60~80℃水牵、20~30℃上油、150~200℃烘干、0.3~0.6MPa的饱和蒸汽牵伸、120~190℃热辊干燥得到;
c)采用改性邻甲酚环氧树脂乳液为上浆剂主料,具有耐热温度高、交联密度大、收缩率低的特点,上浆工序控制碳纤维含胶在0.5-1.0%之间;
d)制备碳纤维,将碳纤维原丝在200~300℃进行预氧化,牵伸倍数为0.95~1.0倍;低温碳化温度为400~800℃,牵伸倍数为0.95~1.05倍;高温碳化温度为1100~1500℃,牵伸倍数为0.95~1.0倍的条件下得到碳纤维。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原丝的含油率控制在0.5~1.0%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含胶控制在0.5~0.8%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的体密度控制在1.78~1.80g/cm3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丝束起毛量小于5mg。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在空气环境中加热,从20℃以20℃/min速率升温至800℃时具有75%以上的残留质量分数。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点:
1、本发明通过优化干喷湿纺碳纤维原丝上油、碳纤维上浆等生产工序,获得了具有高强度、高抗氧化性以及成网性能优良的碳纤维。本发明适合碳纤维在碳碳复合材料针刺网胎领域的应用,例如刹车盘市场、航天部件、热场部件等,有助于提升高温氧环境下的材料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82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