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连接方法、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48545.0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4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潘潇;李峰;施超;孙阳;贾景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G16Y10/80;H04W12/06;H04W1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连接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包括:连接目标路由器的快连信道,在快连信道上获取目标路由器的连接信息,以根据连接信息在目标路由器的基础信道上连接目标路由器;若连接快连信道失败,则连接目标路由器的引导信道,在引导信道上获取连接信息,以根据连接信息在基础信道上连接目标路由器。本发明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连接方法、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配网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连接方法、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设备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一般的智能家居设备在初次使用时,都需要连接到WIFI网络(即配网),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智能家居设备的功能。
目前在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配网上,主要通过与智能家居设备连接(通过AP模式连接或蓝牙连接)的移动终端,将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SSID)和密码传送给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再根据获取的SSID和密码进行与路由器的配网。
然而,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智能家居设备只能以一种配网方式进行配网,配网的成功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连接方法、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使得配网的成功率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包括:连接目标路由器的快连信道,在快连信道上获取目标路由器的连接信息,以根据连接信息在目标路由器的基础信道上连接目标路由器,其中,连接信息包括目标路由器的第一服务集标识和密码,基础信道对应第一服务集标识,快连信道对应目标路由器的第二服务集标识;若连接快连信道失败,则连接目标路由器的引导信道,在引导信道上获取连接信息,以根据连接信息在基础信道上连接目标路由器,引导信道对应目标路由器的第三服务集标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模块,用于连接目标路由器的快连信道,在快连信道上获取目标路由器的连接信息,以根据连接信息在目标路由器的基础信道上连接目标路由器,其中,连接信息包括目标路由器的第一服务集标识和密码,基础信道对应第一服务集标识,快连信道对应目标路由器的第二服务集标识;第二连接模块,用于在连接快连信道失败时,连接目标路由器的引导信道,在引导信道上获取连接信息,以根据连接信息在基础信道上连接目标路由器,引导信道对应目标路由器的第三服务集标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配网方法,包括:若接收到家电设备在路由器的快连信道上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则根据第一连接请求在快连信道上发送路由器的配网信息,以供家电设备根据配网信息在基础信道上连接路由器,其中,配网信息包括路由器的第一服务集标识和密码,基础信道对应第一服务集标识,快连信道对应路由器的第二服务集标识;若接收到家电设备在路由器的引导信道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则根据第二连接请求在引导信道上发送配网信息,以供家电设备根据配网信息在基础信道上连接路由器,引导信道对应路由器的第三服务集标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配网装置,包括:第一配网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家电设备在路由器的快连信道上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时,根据第一连接请求在快连信道上发送路由器的配网信息,以供家电设备根据配网信息在基础信道上连接到路由器,其中,配网信息包括路由器的第一服务集标识和密码,基础信道对应第一服务集标识,快连信道对应路由器的第二服务集标识;第二配网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家电设备在路由器的引导信道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时,根据第二连接请求在引导信道上发送配网信息,以供家电设备根据配网信息在基础信道上连接到路由器,引导信道对应路由器的第三服务集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85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