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生物复合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8725.9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8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金爽;张令;余俊峰;张锋;郝杰;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生物 复合 填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生物复合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新型生物复合填料包括填料基体和活性污泥,填料基体为三维立体弹性填料,填料基体中有众多不规则形状的孔隙,孔隙孔径为2‑10mm,孔隙之间相互连通,活性污泥附着在填料基体表面或填充在填料基体的孔隙中。本发明采用软性或半软性亲水填料作为基底填料,为活性污泥提供附着场所,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形成一种新型生物复合填料,三维立体的多孔隙结构为活性污泥提供附着场所,实现快速挂膜,且该填料弹性的特性便于脱膜,不易堵塞,可以有效恢复填料的有效反应容积,提高生化反应系统的水力负荷,此外,该复合填料可以通过投加活性污泥反复利用,节约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新型生物复合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需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杂质进行过滤,常用的还需要进行生化反应。填料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好氧、兼性厌氧还是厌氧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处理技术中,填料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填料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载体,微生物在填料表面附着并生长繁殖形成了生物膜。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稳定生存,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吸收转化实现去除。填料是反应器中生物膜与污水接触的场所,污水在填料孔隙间曲折流动形成再分布,促使水流在滤池横截面上分布更为均匀。此外,填料对于水中的悬浮物有一定的截留作用,使出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减少。
目前,常用的填料有黏土陶粒、沸石、膨胀球形黏土等,上述填料在生化反应系统中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同时兼有截留悬浮物质的作用,直接影响生化反应系统的效果。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填料中生物膜的生长、老化及对悬浮物的拦截、堆积会导致填料堵塞,降低处理效率,造成系统阻力变大、水质变差等缺陷。在后期处理中,上述填料中的污泥不易脱落,容易出现沉积、死角等缺陷。传统处理方法采取的是加大曝气量或加水反冲洗等处理方式对填料进行清洗脱膜,但常常处理不彻底,普遍存在处理效率低、能耗高、水处理成本高等不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复合填料,选用多孔三维立体弹性填料作为基底,与活性污泥培养复合形成一种新型生物填料,具有微生物快速挂膜功能,同时可采用挤压方式对老化的生物膜进行脱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生物复合填料包括填料基体和活性污泥,填料基体为三维立体弹性填料,其中有众多不规则形状的孔隙,孔隙孔径为2-10mm,孔隙之间相互连通,活性污泥附着在填料基体表面或填充在填料基体的孔隙中;
填料基体为弹性聚氨酯材料,填料基体的孔隙率为90%以上,活性污泥的填充率为100%;
活性污泥主体为硝化菌或反硝化菌的菌胶团。
一种新型生物复合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污水处理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活性污泥;
S2、将填料基体投入反应池中,同时投加稀释后的活性污泥;
S3、对反应池进行曝气,然后注入新鲜污水,对微生物进行培养;
S4、控制曝气量和进水量,同时控制培养温度,连续培养若干天后填料基体表面或空隙中附着丰富的菌胶团,得到生物复合填料。
优选地,步骤S3中曝气采用持续曝气或闷曝方式进行。
优选地,闷曝为只曝气而未进水的曝气方式,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h再注入新鲜污水。
优选地,步骤S3中闷曝期间向培养池中投加污泥所需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的质量比为COD:N:P=100: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87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