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转色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8739.0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1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春;杨林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6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青;穆德骏 |
地址: | 651700 云南省昆明市嵩***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厂 栽培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转色处理方法。该方法将金耳子实体的转色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接种后20‑25天,在此阶段内进行黑暗培养;第二阶段为接种后45‑55天,在此阶段内进行光照培养,使用专用光源进行光照管理,专用光源发出的光为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蓝色光。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在室内栽培条件下获得高产、转色完整且一致的金耳子实体,金耳子实体单袋产量达到617.54g,金耳子实体转色一致度达到95.33%。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转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金耳栽培领域目前报道的栽培管理方法中,针对金耳转色的处理包括:自然散射光、灯光500lx两种[1-6]。经验证发现这两种光照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在应用自然散射光为室内栽培的光源时,只能通过窗口采光,光线在菇房内无法分散均匀。靠近采光点的金耳由于接受的光照较多子实体成熟后会呈橘黄色,具有较好的商品性状;离采光点较远的金耳由于光线被遮挡,接受到的光照较少,子实体成熟后呈淡黄色,商品性状较差。此种管理方法下产出的金耳子实体颜色不统一,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商品价值也相应受到影响。
在自然光照丰富的大棚中栽培,金耳的色泽虽好,但杂菌污染严重、害虫多、灰尘多、菇品质差、产量低。
在应用灯光为室内栽培的光源时,可以根据出菇层架的摆放均匀安装照明灯,但现有灯光为白色灯光,光照强度为500lx,经验证此种光照方法下产出的金耳子实体成熟后颜色统一,呈淡黄色,商品性状较差,转色时间长。此种管理方法存在产品质量不佳的问题,商品价值也相应较低,栽培周期长。
现有针对金耳室内栽培的光照管理方法无法产出质量统一且商品价值较高的金耳子实体,无法应用于金耳工厂化栽培。
发明概述
为了通过金耳的设施化、工厂化栽培,产出质量统一且商品价值较高的金耳子实体,本发明提出一种金耳子实体转色处理方法及其专用光源,用于提高金耳子实体转色的一致度和颜色等级。
发明人首先进行了预试验,发现在菇房的温度、湿度、CO2浓度都达标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光照的刺激,金耳子实体是不会转色的,颜色呈米白色。据此证明光照是金耳转色的必要因素之一,再结合自然光下可以产出橘黄色的商品价值较高的金耳子实体而白色灯光下只能产出淡黄色的金耳子实体的现象,推测光成分对金耳子实体呈色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发明人对金耳栽培管理的灯光光色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光色下转色的金耳子实体的颜色有明显的区别,对应金耳商品性状的颜色分级标准可以分出全部3个等级。灯光光色对金耳子实体的商品性状有显著影响。蓝光处理下的金耳子实体的颜色优于其他各种光色处理的金耳子实体的颜色。
另外,发明人通过实验还证明,金耳栽培管理中转色启动的时间对金耳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影响,最佳的转色启动时间为接种后20-25天,转色启动时间早于接种后20天则金耳子实体产量较低,转色启动时间晚于接种后35天则金耳子实体会出现转色不完整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转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金耳子实体转色的管理分段进行,先进行黑暗培养,待金耳子实体生长到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光照培养,并使用专用光源进行转色诱导。
根据本发明,金耳子实体的黑暗培养时间为20-25天,光照培养的启动时间为接种后20-25天,光照培养的周期为25-30天。
根据本发明,金耳子实体转色诱导采用专用光源,其发出的光为蓝光,波长为400-500nm。
根据本发明,专用光源的亮度不限,种类可以是灯泡、灯珠、灯带、灯管、灯条及其他任何形式和形状的照明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8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