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8998.3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6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操玉文;何动;张丁凡;周桐;阳春霞;曾卫益;朱兰鑫;陈彦钧;李正斌;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广达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源 偏振 光纤 陀螺仪 | ||
1.一种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起偏器、消偏器、耦合器、第一偏振光通路、第二偏振光通路、保偏光纤环;其中,
所述光源、起偏器、消偏器、耦合器依次串接,所述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并联的第一偏振光通路和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和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
所述耦合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之间串接有延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模块为单模光纤或保偏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模块的光纤长度与所述保偏光纤环的保偏光纤长度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包括第一Y波导和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所述第一Y波导的单独端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Y波导的两分支端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合束端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包括第二Y波导和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所述第二Y波导的单独端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Y波导的两分支端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合束端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还包括第一环形器和第一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Y波导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三端相连;
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还包括第二环形器和第二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Y波导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三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光纤陀螺仪还包括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Y波导和所述第二Y波导的电信号输入端,所述信号发生器向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和第二分束端分别施加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以及向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和第二分束端分别施加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一调制信号的相位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的频率为所述保偏光纤环的本征频率或所述保偏光纤环的本征频率的奇次倍频。
8.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Y波导、所述第二Y波导的消光比均不小于85dB。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一所述的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偏器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信号中产生一偏振光,并将所述偏振光输出至所述消偏器;
所述消偏器产生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将所述第一偏振光和所述第二偏振光合为一束检测光输出至所述耦合器,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光和所述第二偏振光的偏振态正交;
所述耦合器产生两束所述检测光,并将两束所述检测光分别输出至所述第一Y波导和所述第二Y波导;
所述第一Y波导产生两束第一偏振光,并将两束第一偏振光中的一束输出至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第一分束端,另一束输出至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
所述第二Y波导产生两束第二偏振光,并将两束第二偏振光中的一束输出至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第二分束端,另一束输出至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
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将经其合束端输入的所述第一偏振光和所述第二偏振光分别对应输出至所述第一Y波导和所述第二Y波导;
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将经其合束端输入的所述第一偏振光和所述第二偏振光分别对应输出至所述第一Y波导和所述第二Y波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899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