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0094.4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7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袁峥;田井呈;黄厚佳;夏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6/00 | 分类号: | H02K16/00;H02K3/50;H02K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点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6 | 代理人: | 姚志晓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定子 电机 出线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中接线端子固定件被安装于双定子电机上,接线端子固定件的每一侧的上均设有第一端子固定部和第二端子固定部,以使该侧定子的出线头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固定于第一端子固定部上,以及通过第二接线端子固定于第二端子固定部上;位于接线端子固定件两侧的第一端子固定部和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别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接线端子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位于两侧且相对的两个第二接线端子之间通过一第四连接件连接,第四连接件位于接线端子固定件一侧上还相对固定有用于连接外接电缆的第三接线端子,第二端子固定部具有斜度,以使外接电缆能够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减少了部件数量,减少了管理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定子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双定子电机是指具有两个定子的电机,具有精度高、响应快、加速度大、过载能力高、机械集成度高、电机结构材料利用率高和驱动控制系统灵活多样等优点,在作业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大大减小机械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系统的精度和动态性能,因而在公交车、环卫车、卡车、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不同厂家或不同平台对电机的出线方向有不同的要求,现在出线方式有顶部出线、前出线、后出线三种。并且双定子电机的每种出线方式,都有一套不同的出线结构,使得每套部件形状均不同,不仅增加了部件数量和生产成本,还提升了管理难度,使得适用性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适用性强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一种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包括接线端子固定件、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外接电缆,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被安装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两侧分别对应两个定子,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每一侧的上均设有数量相等的第一端子固定部和第二端子固定部,以使该侧所述定子的出线头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上,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上;
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别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位于两侧且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通过一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一侧上还相对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的第三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具有斜度,以使所述外接电缆能够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
进一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端子套接部和第二端子抵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和第二端子抵接部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用于连接出线头,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上,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和第二端子抵接部之间的夹角,其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的斜度相适配;
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包括第三端子套接部和第三端子抵接部,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和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二端子抵接部上,并且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和第三端子抵接部之间的夹角,其与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和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之间的夹角相一致。
进一步,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一第四连接部和两个第四连接支部,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且每个所述第四连接支部分别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两个第四连接支部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的斜度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支部上,以使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竖直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的顶部出线。
进一步,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支部上,以使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水平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的前或后出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0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