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落焦冲击磨损的水冷壁管排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0145.3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3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蔡南科;陈高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英维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F16L3/22;F16L57/06;F16L55/0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落焦 冲击 磨损 水冷 壁管排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落焦冲击磨损的水冷壁管排结构,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管体,在相邻两个管体之间通过焊接管连接构成管排,在管排的上方设有将管排上半边进行保护的管排耐磨损体,所述的管排耐磨损体包括相互并排连接的耐磨包覆层,在相邻两个耐磨包覆层之间设置有梯形连接耐磨体,在每一个耐磨包覆层上设有沿着耐磨包覆的外壁进行分布的耐磨锯齿排,所述的耐磨包覆层包括位于上表面的耐磨陶瓷片,在耐磨陶瓷片的下层设有缓冲耐磨层,在缓冲耐磨层的下方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管体之间设有耐高温缓冲软垫,在管体的下半边设有弧形加强筋层,所述弧形加强筋层的下方设有一根以上的加强条。本结构提高耐磨性和抗冲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耐磨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落焦冲击磨损的水冷壁管排结构。
背景技术
锅炉冷灰斗是指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炉膛下部由水冷壁管排以一定倾角(一般为 50-55°)构成的斗状炉底结构,主要用以冷却和汇集煤粉燃烧后产生的灰渣,使其呈固态排出。 我国火力发电燃煤锅炉内普遍存在结焦现象,结焦的根本原因是熔化状态下的灰渣沉积在锅炉内受热面上(如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导致锅炉内受热面或炉墙结焦,并且粘附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的灰颗粒和未燃尽的焦炭使结焦不断发展。如果锅炉前后墙和屏式过热器上结焦情况严重,不断生成的结焦硬块会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因此位于下方的冷灰斗用水冷壁管排会直接受到来自上方的落焦冲击,被砸伤砸漏出现爆管泄漏,而且落焦冲击造成的水冷壁管排损伤往往是突发性的,难以通过正常的锅炉停机检修来预防,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是突发性安全生产事故。为确保锅炉的长期安全运行、降低锅炉运行及检修成本,需要对锅炉冷灰斗用水冷壁管排进行表面耐磨处理,增强其抵抗落焦冲击磨损的能力。
目前常规的热喷涂法所制备的涂层存在与基体结合强度较低(机械结合)、厚度较小 (一般小于500微米)、力学性能较差等缺点,难以承受落焦冲击造成的极大冲击力,涂层易在落焦块的冲击下大面积脱落而影响耐磨性的问题,故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落焦冲击磨损的水冷壁管排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耐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落焦冲击磨损的水冷壁管排结构,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管体,在相邻两个管体之间通过焊接管连接构成管排,在管排的上方设有将管排上半边进行保护的管排耐磨损体,所述的管排耐磨损体包括相互并排连接的耐磨包覆层,在相邻两个耐磨包覆层之间设置有梯形连接耐磨体,在每一个耐磨包覆层上设有沿着耐磨包覆的外壁进行分布的耐磨锯齿排,所述的耐磨包覆层包括位于上表面的耐磨陶瓷片,在耐磨陶瓷片的下层设有缓冲耐磨层,在缓冲耐磨层的下方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管体之间设有耐高温缓冲软垫,在管体的下半边设有弧形加强筋层,所述弧形加强筋层的下方设有一根以上的加强条。
为了提高抗冲击力,所述的加强筋是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根以上的数量,且相邻两根加强筋之间设置有阻尼层。
为了提高耐磨性,所述缓冲耐磨层厚度的0.5-1mm, 耐磨熔覆层硬度在600-1000HV之间。
为了便于加工,所述耐高温缓冲软垫与管体通过复合胶复合。
为了提高耐磨性,所述的耐磨锯齿排改成上表面为波浪状的耐磨弧形排。
本发明得到的一种抗落焦冲击磨损的水冷壁管排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采用在管体上表面设置耐磨包覆层(且所述的耐磨包覆层与水冷壁管呈冶金结合、组织结构紧密,耐磨熔覆层 在落焦冲击载荷作用下不会脱落),且上表面采用耐磨陶瓷片,保证耐磨性,且耐磨陶瓷片下部设置缓冲耐磨层具有一定缓冲作用,进一步对管体起到保护缓冲作用,同时下方设置加强筋加强整体耐磨包覆层的强度,能够有效防护落焦的冲击,同时下方设置弧形加强筋层以及多根加强条可显著降低水冷壁管体横截面上的应力,从而增加水冷壁管排的抗弯强度,使水冷壁管排在较大的冲击载荷作用下仅仅发生弹性变形,不会损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英维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英维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0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品合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轮径渐变的轮胎托架及具有其的叉臂和泊车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