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重卡驾驶室半主动悬置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0294.X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9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夫云;陈鑫淼;邓聚才;陈志宁;刘凯扬;陈钟;叶明松;吴鹏兴;陈浩东;吴强;江友志;祝家好;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驾驶室 主动 悬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重卡驾驶室半主动悬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驾驶室的相应位置处安装3个垂直加速度传感器,在车架相应位置处安装4个垂直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相应的信号;
2)对步骤1)获得的信号进行积分计算,获得驾驶室质心的垂直加速度、垂直速度、侧倾角加速度、侧倾角速度、俯仰角加速度和俯仰角速度,以及车架4个悬置点的相对运动速度;
3)根据步骤2)获得的数据,计算驾驶室的天棚阻尼控制力;
4)根据步骤3)获得的天棚阻尼控制力计算出4根减震器的实际输出阻尼力;
5)根据计算的实际输出阻尼力与减震器输入电流、减震器两端相对速度的关系,分别计算各个减振器的输入电流,并将计算的电流输入给各个阻尼可调减震器,实现对驾驶室半主动悬置系统的控制;
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驾驶室-车架半主动悬置系统,在驾驶室-车架半主动悬置系统中建立驾驶室质心坐标系,以行车方向为
2)在驾驶室质心坐标系下,设
(1)
(2)
其中,
对进行积分获得四个车架悬置点的垂直速度,获得信号:驾驶室的垂直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垂直速度、侧倾角速度和俯仰角速度,以及四个车架悬置点的相对速度;
3)根据下述公式(3)对步骤2)获取的信号计算天棚阻尼力大小,
(3)
(4)
其中为天棚阻尼力,为天棚阻尼系数,为放大系数;
4)根据力与力矩等效原理,利用下述公式(5)和公式(6)计算4根减振器的期望阻尼力
(5)
(6)
5)由于阻尼可调减振器输出阻尼力的方向只与相对速度的方向有关,减振器输出阻尼力大小范围与减振器输入电流、减振器两端相对速度大小有关,利用下述公式(7)计算阻尼可调减振器实际输出的阻尼力
,
其中,;其中
6)根据计算的阻尼可调减振器实际输出的阻尼力与减震器输入电流、减震器两端相对速度的关系,分别计算各个减振器的输入电流,并将计算的电流输入给各个阻尼可调减震器,从而实现对驾驶室半主动悬置系统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02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