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高回收率分盐集成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0718.2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陶正兴;贺柏林;李韵卒;张世伟;李娜;朱士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电环保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秦秋星 |
地址: | 2100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回收率 集成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自动高回收率分盐集成系统及方法,包括反渗透膜处理工艺、纳滤膜工艺;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工艺设置有给水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段间增压泵、反渗透膜装置、中间水箱、低压冲洗泵、清洗装置、电导表、流量变送器等;所述纳滤膜工艺设置有给水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段间增压泵、纳滤膜装置、淡水箱、电导表、流量变送器等。本发明首先保证了系统回收率可达最大,外排水量小;其次,系统对一价和二价离子分离效率高,最终蒸发结晶产物纯度高,可达工业盐二级标准;最后,系统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减少人员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自动高回收率分盐集成系统,适用于大中小型中水回用处理工程尤其是废水零排放工程技术。
背景技术
针对膜浓缩工艺,目前市场上有几种工艺,包括反渗透膜、电渗析、正渗透等。反渗透膜的主要脱盐部分的机理类似于半透膜,能对水中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自然状态下,半透膜(反渗透膜)选择透过溶剂(水)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进行自然渗透,在形成一定的渗透压差下达到自然渗透平衡;当在高浓度侧施加外界压力时,高浓度侧的溶剂克服自然渗透压和自然液位高度差而使水分子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进行逆向渗透。电渗析(ED)技术的核心为离子交换膜,浓缩极限可提高至20%以上的含盐量,但产水水质,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尤其是进水含盐量较低时,经济性较差,比较适用于含盐量在2%以上时采用。正渗透 (FO)通过设置选择性渗透膜和浓度极高的汲取液,将高盐废中的水分渗透转移到汲取液中实现浓水,但汲取液的选择和后期的运行成本较高。因此,能有效提高水的回收率,降低系统外排水量,提高出水水质,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分盐工艺,目前主要采用纳滤技术,由于目前资源化利用诉求越来越强烈,对于废水零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结晶盐纯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发明一种反渗透膜+高回收率纳滤集成工艺,有效提高系统回收率和结晶盐纯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高回收率分盐集成系统。系统可以达到较高回收率和较好分盐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高回收率分盐集成系统,包括反渗透膜处理单元和纳滤膜处理单元;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包括反渗透膜装置,所述反渗透膜装置的进水口、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分别连接进水管、产水管和浓水管,进水管上设有进水电导表和进水流量变送器,产水管上设有产水电导表和产水流量变送器,浓水管上设有浓水流量控制阀、浓水电导表和浓水流量变送器;所述纳滤膜处理单元包括纳滤膜装置,所述纳滤膜装置的进水口、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分别连接进水管、产水管和浓水管;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氯离子检测仪,产水管上设有产水电导表、产水氯离子检测仪和产水流量变送器;浓水管上设有浓水流量控制阀、浓水电导表和浓水流量变送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的浓水管连通纳滤膜处理单元的进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反渗透给水泵、反渗透保安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反渗透膜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纳滤膜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中间水箱、纳滤给水泵、纳滤保安过滤器、纳滤高压泵、纳滤膜装置;中间水箱连接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的产水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清洗装置,用于对反渗透膜装置和纳滤膜装置进行清洗。
进一步的,还包括反冲洗装置,用于对反渗透膜装置和纳滤膜装置进行反冲洗。
一种全自动高回收率分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来水输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采集进水电导率、产水电导率、浓水电导率、进水流量、产水流量和浓水流量;根据进水流量、产水流量和浓水流量计算回收率,调节反渗透装置浓水流量控制阀使回收率控制在60%~75%;根据进水电导率、产水电导率、浓水电导率计算对盐分的去除率,若去除率达不到要求,对反渗透膜处理单元进行反冲洗或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电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电环保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0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缝切削装置和焊缝切削方法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