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育耐盐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1229.9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0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莫俊杰;周鸿凯;陈苗;周柏霖;杨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红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6 | 分类号: | A01H1/06;A01H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育 盐水 稻两系 不育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培育耐盐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方法,包括对水稻种子进行培育催芽、诱抗剂恶霉灵水溶液诱抗处理、氯化钠盐溶液胁迫处理、低温短日照诱导培育自交种等步骤,并最终实现多代耐盐性诱导,筛选出具有应用价值的耐盐水稻两系不育系。本发明的培育耐盐水稻两系不育系方法能够显著的诱导水稻株苗的耐盐性,且抗盐浓度较高,方法简单、效果直观准确,具有有效培育耐盐水稻两系不育系的广阔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育耐盐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两系不育系最大的优点是其不育性仅受细胞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正常水稻品种均可成为其恢复系,因而能够自由配组,所以两系法比三系法更容易培育出产量更高、抗性更好、品质更优的杂交水稻组合。国内的水稻育种专家运用两系法育种技术培育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土壤的盐渍化是限制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水稻在盐碱地种植一般都会减产,严重时甚至不能完成生长。培育耐盐水稻品种是盐碱地粮食作物增产和对盐碱地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水稻耐盐品种的选育现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即主要通过筛选耐盐种质及耐盐鉴定,再利用杂交和回交等方法将耐盐基因导入到优良水稻品种中,从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耐盐品种。使用这样的选育方法所培育出来的耐盐水稻品种往往都是一些常规种,没有充分利用到水稻的杂种优势,所以使得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耐盐水稻品种产量普遍都较低。如何有效地培育耐盐的水稻两系不育系,加快耐盐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进程,达到更加便捷、更加安全地提高耐盐水稻品种的产量是耐盐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培育耐盐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方法,可以更有效的培育耐盐水稻两系不育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培育耐盐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培育:将水稻种子消毒和清洗后,浸种24-60h,培育至萌发;
(2)诱抗剂处理:将萌芽种子用恶霉灵水溶液浸种处理12-72h;
(3)盐胁迫处理:将步骤(2)中诱抗剂处理过的萌芽种子用氯化钠盐溶液胁迫处理5-15天,期间每隔2天更换盐溶液1次,并随机筛选株苗进行耐盐性评价。
(4)低温短日照诱导:选择盐胁迫处理后存活的水稻幼苗植株,将其种植在正常的土壤环境(无盐胁迫)中,待水稻不育系单株进入育性敏感期(孕穗期),让其在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气候箱下接受低温短日照诱导,获得其自交种。
(5)多代耐盐性诱导:实现自交的单株种子进行下一轮上述的耐盐性诱导处理试验步骤,重复至成功诱导筛选出纯合稳定的耐盐水稻株系,将其应用于水稻两系不育系,获得具有应用价值的耐盐水稻两系不育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水稻为耐盐性中等或盐敏感品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水稻为R6、竹A、G33、G45、G40、IR29、R41、1108和2159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恶霉灵为质量精度99%的粉剂,所述恶霉灵水溶液的浓度为0.8-4.0mmol/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5-2%。
进一步的,每次盐胁迫处理使用多株株苗,每种水稻盐胁迫处理重复多次。
进一步的,所述耐盐性评价以淡水处理的幼苗作为参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耐盐筛选结合耐盐性评价,选择根长苗高正常的植株进行移植土壤中生长并接受低温短日照诱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红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红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12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培育耐盐水稻三系不育系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护盾的车载武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