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管片漏水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1831.2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0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星;雷林海;马义;李钢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百家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3/40;G06T5/00;G06K9/62;G06K9/46;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荣颖佳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管片 漏水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管片漏水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采集每一段隧道的多张隧道图像,并利用级联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检测所述多张隧道图像中的管片漏水区域位置;将所述多张隧道图像进行拼接,并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并将所述管片漏水区域位置映射到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中;基于隧道管片台账信息,确定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所对应的管片编号,并基于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所对应的管片编号,对映射到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中的所述管片漏水区域位置进行定位,可以高效、准确地协助工作人员进行隧道中管片漏水区域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管片漏水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管片漏水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隧道管片区域经常会存在漏水情况,对于在隧道运行列车的运行安全会产生重大隐患,需要经常进行检测和修复。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以下方案进行隧道管片漏水检测:
方案一,采用人工检测隧道管片漏水位置,该方案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大量线路运营地铁隧道管片漏水快速检测的需求;
方案二,利用激光设备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隧道管片漏水检测,该方案准确率低且限制条件多;
方案三,利用工业线阵拍摄隧道照片,采用人工进行隧道管片漏水核查,该方案效率低下;
方案四,采用传统的图形图像学算法检测隧道管片漏水区域,该方案受地铁轨道光照环境影响较大,准确率较低。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上述方案无法高效、准确地协助工作人员进行隧道中管片漏水区域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管片漏水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以高效、准确地协助工作人员进行隧道中管片漏水区域的检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管片漏水检测方法,包括:
采集每一段隧道的多张隧道图像,并利用级联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检测所述多张隧道图像中的管片漏水区域位置;
将所述多张隧道图像进行拼接,并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并将所述管片漏水区域位置映射到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中;
基于隧道管片台账信息,确定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所对应的管片编号,并基于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所对应的管片编号,对映射到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中的所述管片漏水区域位置进行定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每一段隧道的多张隧道图像,并利用级联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检测所述多张隧道图像中的管片漏水区域位置,包括:
获取标注有实际管片漏水区域位置数据的现场图像样本;
分析所述实际管片漏水区域位置数据中标注坐标的比例分布,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级联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模型训练;
采集每一段隧道的多张隧道图像,并将其输入到训练后的级联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检测,输出所述多张隧道图像中的管片漏水区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多张隧道图像进行拼接,并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并将所述管片漏水区域位置映射到该段隧道的现场图像中,包括:
截取所述多张隧道图像的两端连接处预设宽度的区域子图;
对所述多张隧道图像所对应的区域子图进行目标特征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百家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百家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1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