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进免疫算法的准静电场耦合通信模型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1835.0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9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林;陆丽萍;黄忠华;刘铭;梁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N3/12;G06F1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进 免疫 算法 静电场 耦合 通信 模型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改进免疫算法的准静电场耦合通信模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准静电场传输过程中各导体之间的耦合关系用等效电容表征,将传导电流损耗用等效电阻表征,并建立电场耦合等效模型;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得到的电场耦合等效模型,分析各电阻、电容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建立对应的等效电路模型;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出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传递函数;
步骤四、搭建跨金属体通信模型,通过实验测试信道频率响应特性;
步骤五、采用改进的免疫算法进行最优参数估计,获取模型中的各电阻、电容数值;
步骤六、将步骤五获得的最优化的电阻、电容参数值代入电路中得到完整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将参数值代入步骤三的传递函数中得到通信信道的传递函数,从而建立了准静电场电容耦合通信信道的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改进免疫算法的准静电场耦合通信模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电场耦合等效模型通过ANSYS Maxwell电场仿真获得的各导体之间的粗略互电容值确定可忽略的电容和不可忽略的电容,从而建立起其等效电路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改进免疫算法的准静电场耦合通信模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的人工免疫算法包含对传统人工免疫算法的改进,并将改进的人工免疫算法与等效电路模型相结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改进免疫算法的准静电场耦合通信模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传统人工免疫算法的改进包括:(1)在克隆上采用与亲和度和浓度相关的克隆概率和克隆规模,保证后代种群的优秀程度和多样性;(2)为了提高收敛速度和求解精度,采用选择性交叉和自适应高斯变异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全局搜索能力,同时交叉和变异概率与亲和度相关,避免了传统交叉和变异的随机性,减小了误差;(3)对交叉变异后的种群进行相似度检测,去除具有极高相似度并且亲和度相对较低的抗体,保证种群的多样性;(4)与人工蜂群算法结合,对每一代更新后的种群再采用人工蜂群算法进一步搜索,使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相结合,提高收敛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18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