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和无线充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2733.0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5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军;蒋革;刘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38/14;H02J50/00;H02J50/1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雷 |
地址: | 213167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无线 充电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和线充电设备,所述线圈的外周部以第一平面绕组和第二平面绕组中叠设的多匝外线圈四股并行绕设,内周部以第一平面绕组和第二平面绕组中叠设的多匝内线圈两股并行绕设,使得外线圈充分利用外围空间,内线圈和外线圈的电流分布更均匀,磁场分布更均匀,感应线圈的交流电阻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无线充电的线圈和无线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应用不断发展。而在众多智能设备之中,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设备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产品。目前,无线充电器为其中重要的无线充电产品设备。
相关技术的无线充电器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的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厂家青睐。
然而,相关技术的无线充电器的能量传输用的线圈部分,由于线圈在无线充电时有电阻的损耗,造成降低传输效率的风险,并增加发热量。因而如何提高线圈性能是无线充电很重要的一个技术问题。其中,用于接收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线圈的传输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圈和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效率高的线圈和无线充电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圈,其包括第一线端、第二线端以及将所述第一线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线端的绕线组,所述绕线组至少包括叠设的第一平面绕组和第二平面绕组;
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由外至内包括相邻的外周部和内周部;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外周部包括至少一匝外线圈,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外线圈设有沿线圈延伸方向延伸的切槽,并包括由所述切槽分隔的四股第一圈部;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内周部至少包括一匝内线圈,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内线圈设有沿线圈延伸方向延伸的切槽,并包括由所述切槽分隔的第一外圈部和第一内圈部;
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由外至内包括相邻的外周部和内周部;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外周部包括至少一匝外线圈,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外线圈设有沿线圈延伸方向延伸的切槽,并包括由所述切槽分隔的四股第二圈部;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内周部至少包括一匝内线圈,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内线圈设有沿线圈延伸方向延伸的切槽,并包括由所述切槽分隔的第二外圈部和第二内圈部;
所述第一圈部与所述第二圈部相对叠设,所述第一外圈部和所述第二外圈部相对叠设,所述第一内圈部和所述第二内圈部相对叠设;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外线圈与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内线圈串联,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内线圈与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内线圈并联,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内线圈与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外线圈串联。
优选的,在线圈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外线圈包括外周部中最内侧的第一匝外线圈,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内线圈包括内周部最外侧的第一匝内线圈,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第一匝内线圈的首端与第一匝外线圈的部分尾端相对且通过连接部相连。
优选的,在线圈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面绕组和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内线圈还包括位于内周部最内侧的第n匝内线圈,
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外线圈包括外周部中最内侧的第一匝外线圈,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内线圈包括内周部最外侧的第一匝内线圈,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第一匝内线圈的首端与第一匝外线圈的首端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第n匝内线圈的尾端与所述第一匝外线圈的首端通过出线段相连,所述出线段沿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内周部的径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内线圈还包括由外至内与所述第一匝内线圈相邻的第二匝内线圈,所述第一平面绕组的第一匝内线圈的尾端与第二匝内线圈的首端相对且通过连接部相连;
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内线圈还包括由外至内与所述第一匝内线圈相邻的第二匝内线圈,所述第二平面绕组的第一匝内线圈的尾端与第二匝内线圈的首端相对且通过连接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2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