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暗柱双面叠合侧墙的管廊内撑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2935.5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1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毛祚财;黄强;谷音;俞伯林;张良;杨顺;林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G21/26;E04G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350007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暗柱 双面 叠合 管廊内撑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管廊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暗柱双面叠合侧墙的管廊内撑及其安装方法,带暗柱双面叠合侧墙的管廊内撑包括双面叠合侧墙、叠合顶板和叠合底板,以及连接侧墙和顶板、侧墙和底板的斜撑和可拆卸的连接座,在斜撑与内、外侧墙间均有设置连接座进行连接固定。本发明相对于原有的管廊支撑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腋角施工较为困难,安装场地收场地坡度对施工中的限制,使得管廊施工更加方便,现场施工工序显著减少,现场施工成本较低,并且施工效率较高,便于吊运和安装,减少了模板拆除工序,缩短了施工作业周期,大部分用具可以拆卸重复使用,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廊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暗柱双面叠合侧墙的管廊内撑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近年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集约型、可持续化的管线敷设方式,在近几年成为了地下空间发展的热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向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能增加能力城市对灾害的抵抗,而且能有效加强市政管线的安全布设。而在原先的管廊施工方法中,采用竖向垂直支撑,在搭建管道顶板的过程中由于竖向支撑,首先管道中的空间被垂直支撑所占用,因此不利于施工人员在支撑完成后在管口中进行修补检查作业,没有较为充足的空间进行人工操作,使得施工效率大大下降,与此同时逃生空间狭小,存在安全隐患。其次,过多的支撑导致安装、拆卸时会有较为繁杂的程序,耗用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影响了施工效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的管廊施工方法不利于施工人员进行修补检查作业,没有较为充足的空间进行通行与人工操作,使得施工效率大大下降,并且安全逃生空间不足,疏散时间增加,存在安全隐患。
(2)现有的管廊施工方法在安装拆卸支架时程序繁杂,耗用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时间,影响了施工效率,提高了造价。
(3)现有管廊施工工艺使得上部腋角浇筑成型质量不佳,顶板标高误差较大。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1)简化支撑的安装工序、减少安装时间、减少人力与物力的消耗;
(2)增加施工时管廊舱内的施工操作与安全逃生空间,方便物料运入舱内,缩短疏散时间;
(3)通过稳固的支撑体系,将结构自身作为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漏浆程度改善明显,舱内表面与腋角的成型质量良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暗柱双面叠合侧墙的管廊内撑及其安装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暗柱双面叠合侧墙的管廊内撑包括:
叠合底板,用于对管廊整体进行承托;
双面叠合侧墙,设置在叠合底板两端,用于对管廊的侧壁进行支撑;
叠合顶板,设置在双面叠合侧墙上端,用于对管廊的顶端进行支撑;
斜撑,设置在两侧双面叠合侧墙之间,用于将双面叠合侧墙与叠合底板和双面叠合侧墙与顶板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双面叠合侧墙设置有形状均为矩形的内预制层和外预制层。
进一步,所述斜撑包括相互对称的两组上部长斜撑杆、上部短斜撑杆、下部长斜撑杆和下部短斜撑杆。
进一步,斜撑两端分别通过可拆卸的连接座将双面叠合侧墙和顶板、底板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双面叠合侧墙的内预制层预埋有多个螺纹套管,螺孔深度为170mm-200mm,螺孔内径为20mm-3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29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输装置及压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增效减员的原木加工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