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盐酸脱除氟离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3072.3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2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孝举;孔勇;谢邦伟;余楷;冯素流;陈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7/07 | 分类号: | C01B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吴茜 |
地址: | 2264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酸 脱除 离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盐酸脱除氟离子的方法,将含氟盐酸投入钢衬四氟反应釜中,然后向含氟盐酸中加入氟离子固定剂A混合均匀,将含氟盐酸加热精馏,精馏采出液为盐酸溶液,其含氟离子浓度低于10ppm。精馏母液套用至下一批次。精馏母液套用多批次后,加试剂B,沉淀过滤,过滤液继续套用至精馏过程。该方法不仅可以回收盐酸,氟离子固定剂A还可以重复利用。本发明整个工艺简单,除氟离子效果明显,并且解决了现有工艺技术脱氟能力有限、反应速率较慢、产生大量危险废弃物等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盐酸脱除氟离子的方法,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氟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氟化氢的副产盐酸。由于副产盐酸中氟离子的存在,其使用价值大幅降低,并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氟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含氟盐酸的产量急剧增加。如何安全便捷的脱除含氟盐酸中的氟离子,提高其利用价值、拓宽使用领域是当务之急。由于氟氯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其化合物大多可溶,所以除含氟盐酸中的氟离子的脱除难度较大。现有技术的含氟盐酸中的氟离子的脱除,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和吸附法:
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齐新等(罗齐新,郑丽娟.含氟盐酸脱氟技术[J].有机氟工业,2007,(4):49-51.)报导自制的一种除氟剂可使盐酸中氟离子一次性降至0.1%以下。该方法带入了近1%的可溶性物质,且脱氟率不高。该方法无法将氟离子浓度降至1000ppm以下,且引入了Ca2+等其他离子杂质。
中国专利CN201711042879.6公开了一种含氟盐酸脱氟方法。其包括:1)称取含氟盐酸投入反应装置中,然后向反应装置中加入硅胶,使硅胶与含氟盐酸充分接触,盐酸中氟化氢和硅胶进行吸附反应,除去氟离子;2)吸附氟后的硅胶在恒温振荡器内水浴震荡1~2h,水浴温度为20~30℃,用再生剂洗涤处理至中性,用滤纸吸干后放至反应装置中,从硅胶中分离氟,使硅胶再生,再生后的硅胶用于下一循环的盐酸除氟。该方法因成本高,需要把脱氟剂(硅胶)再生重复利用,流程复杂。且硅胶再生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氟酸性废水,处理困难。
中国专利CN 109052324A公开了一种含氟盐酸中氟离子的方法取含氟盐酸投入聚四氟乙烯容器中,然后向含氟盐酸中加入脱氟剂混合均匀,将含氟盐酸加热,脱氟剂吸附盐酸中的氟离子形成絮状沉淀,过滤含氟盐酸,去除其中的絮状沉淀,所得滤液即为脱氟盐酸。该方法脱氟效果明显,可将含氟盐酸中氟离子浓度将至30ppm以下,但是该方法回收的盐酸中会带入大量的金属离子。
因此,通过选择氟离子固定剂和反应体系,一种快速、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的脱除含氟盐酸中的氟离子的方法亟待开发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含氟盐酸脱除氟离子的方法,克服了现有工艺脱氟能力有限、反应速率较慢、产生大量危险废弃物等技术缺陷,具有操作过程简便、反应参数可控,快速、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氟盐酸脱除氟离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氟盐酸投入钢衬四氟反应釜中,然后向含氟盐酸中加入氟离子固定剂A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精馏;精馏采出液为盐酸溶液,其含氟离子浓度低于10pp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含氟盐酸,所含的氟离子浓度为5000ppm以下,优选为1500pp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氟离子固定剂A为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硅酸铝、硫化铝、硫酸铝钾、碳酸铝、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中的任意一种、两种及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氟离子固定剂A,其固定剂A中铝离子与盐酸中所含氟离子的摩尔比为0.5~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30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环及芯片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堆叠结构及触控感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