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热岩固井用耐高温水泥浆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3231.X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3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仍光;曾敏;刘奎;刘飞;张林海;陆沛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9K8/46;C09K8/467;C09K8/487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卑莹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热岩固井用 耐高温 水泥浆 体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浆体系,包括油井水泥、强度稳定料与矿物掺合料的水泥浆体系基底;以及与降滤失剂、分散剂、缓凝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水制得。本发明的水泥浆体系,具有体系稳定性好、滤失水量低、稠化时间可调的优点。形成的硬化水泥石具有高温下抗强度衰退,在具有高温环境的干热岩资源开发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井固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水泥浆体系。
背景技术
干热岩也称工程型地热系统,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开发干热岩资源的原理是从地表往干热岩中打一口注入井,封闭井孔后向井中高压注入温度较低的水,注入的水沿着裂隙运动并与周边的岩石发生热交换,产生了温度高达200-300℃的高温高压水或水汽混合物。从贯通人工热储构造的生产井中提取高温蒸汽,用于地热发电和综合利用。利用之后的温水又通过注入井回灌到干热岩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干热岩不仅是清洁环保资源,而且可以循环利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开始开展干热岩的勘探和开发利用。干热岩所处温度高,普遍超过200℃。为了防止普通油井水泥石在高温下发生强度衰退,通常情况下在水泥浆中掺入一定量的硅粉,通过降低水化产物C-S-H凝胶的Ca/Si比,以保持水泥石强度稳定。但超过一定的温度后,一般情况下是180℃,即使掺入大量的硅粉也不能阻止水泥石长期时发生强度衰退,造成环空密封失效问题。因此,对固井水泥石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高温下具备良好的强度,且保持长期的抗强度衰退性能。另外,水泥的生产,消耗大量的黏土、岩石等资料和能源,释放大量的CO2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在更高温时,通过掺入硅粉已不能满足水泥石抗强度衰退的要求。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干热岩固井用耐超高温的水泥浆体系,具有高温下抗强度衰退,同时可节约水泥,保护环境。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泥浆体系基底,包括油井水泥、强度稳定料与矿物掺合料;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水泥浆体系,由本发明的水泥浆体系基底、以及降滤失剂、分散剂、缓凝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与水制得。本发明配制的水泥浆体系硬化后,可以防止了水泥石在超高温下的强度衰退,满足干热岩固井的应用,而且大幅节约水泥用量。
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水泥浆体系基底,包括油井水泥、强度稳定料与矿物掺合料,其中,所述强度稳定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SiO2和Al2O3,所述矿物掺合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SiO2和CaO以及任选地Al2O3、MgO和Fe2O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强度稳定料包括以下组分:以强度稳定料总重计,SiO2为40-60%重量,Al2O3为30-50%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矿物掺合料包括以下组分:以矿物掺合料总重计,SiO2为20-40%,CaO为20-40%,Al2O3为5-20%,MgO为1-10%,以及任选地,Fe2O3为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强度稳定料和矿物掺合料的质量比为1:(0.3-1.5),优选为1:(0.5-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水泥浆体系基底中,以油井水泥、强度稳定料与矿物掺合料的总重计,所述油井水泥的含量为10-40%重量,优选为15-30%重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水泥浆体系,包括由如上所述的水泥浆体系基底,以及降滤失剂、分散剂、缓凝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与水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32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