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木香叶乌龙茶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3970.9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5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王曦;应剑;翁慧琼;牛刚;管阔;王黎明;侯粲;肖杰;张君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林鹏农林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中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乔雪微;刘依云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香 乌龙茶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木香叶乌龙茶及其制作工艺。该方法包括:将白木香的鲜叶依次萎凋、切条、揉捻、发酵、初烘、干燥和焙火提香;萎凋条件包括: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为65‑75%,时间为30‑36小时;发酵的相对湿度≥95%,温度为25‑30℃,时间为8‑15h。本发明通过长时间萎调,在切条、揉捻、发酵、干燥焙火,简化了乌龙茶的制备工艺,对设备参数要求相对低,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同时能够消除沉香茶青草气苦涩味,降低产品特有的沉香气味损失,且得到的毛茶原料变得相对均一。再优选通过小饼成型实现香气保持、产品沉香浓显透甜香,滋味醇和甘甜,口感更加甜醇,长期留存沉香特有香气,定量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木香叶乌龙茶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别名土沉香、青桂香等,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一带。1999年,白木香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植物红色名录》。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将白木香叶列为终止审查的新食品原料,作为地方特色食物资源来管理,DBS44/011-2018《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白木香叶》于2019年5月1日正式生效,至此,白木香叶的冲泡饮用方式等有了法规合法依据。
白木香叶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具备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通便、改善睡眠等潜在功效,一些活性作用甚至与沉香木相当。因此,白木香叶是一种较好的功能性食品原料。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CN108812985A一种沉香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技术步骤:
A、原料准备,采摘优质新鲜的沉香树树叶,对采摘的沉香树树叶进进行清洗,采用高速旋转脱水桶进行10-20min脱水甩干;
B、晒青,将沉香树叶均匀地薄摊在竹筛盘内,并置于室内萎凋一晚上,保持室内通风,室温控制在18℃,湿度为64%;然后将茶叶于次日早上八点至十点,置于室外遮阴棚内日光晒青1.4h,保持通风、遮阴,温度22℃,湿度63%;十点至下午四点移至室内进行自然萎凋,室内温度21℃,湿度58%;下午四点至五点将萎凋叶移至室外遮阴棚再次室外晒青0.3h,室外温度23℃,湿度53%;下午五点将萎凋叶移至室内静置0.3h后,置于室内自然萎凋;
C、浪青,将晒青后的沉香树叶置于浪青机内进行转速为10-30r/min,处理时间为7-11min;
D、择青,将浪青后的沉香树叶置于竹筛盘内,剔除其中的烂树叶;
E、晾青,将择青后的沉香树叶摊放为1cm厚度的晾青通道内,其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40%,晾青时间为5h,晾青至含水量为45%;
F、摇青,将沉香树叶进行四次不同程度的摇青后,放置于温度5-9℃、湿度82-86%的环境下晾置。
G、发酵,在温度35-45℃、相对湿度为75-90%的发酵室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10h,每隔50min翻转一次;
H、炒青,放于炒青机中进行两步炒青,初炒的温度为200-220℃,时间为5min,二炒为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15-20min,后期的温度为130-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林鹏农林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中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林鹏农林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中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39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