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适应舞台下三维备场通行的模块化快装舞台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5625.9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丹;黄伟;张俊鹏;王铁龙;李志强;刘记军;焦英立;陈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
主分类号: | E04H3/24 | 分类号: | E04H3/24;E04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 舞台 三维 通行 模块化 支撑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适应舞台下三维备场通行的模块化快装舞台支撑系统,属于大型表演舞台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该支撑系统包括单预制刚接模块、双预制刚接模块、三预制刚接模块和连接钢梁;单预制刚接模块具有四根钢柱和四根水平钢梁;双预制刚接模块具有六根钢柱和七根水平钢梁;三预制刚接模块具有八根钢柱和十根水平钢梁;单预制刚接模块、双预制刚接模块和三预制刚接模块在水平面内按照行列单元柱距空位布置,相邻空位之间的预制刚接模块通过连接钢梁连接后形成整体大面积舞台支撑体系。本发明能够实现舞台下最大化三维备场和通行使用空间,又能较好地解决无斜杆刚接舞台的施工周期、难度、成本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型表演舞台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适应舞台下三维备场通行的模块化快装舞台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临时舞台支撑系统基本上采用盘扣式脚手架搭建,具有受力简单、传力路径明确,构件制作快捷、可循环利用、大面积作业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桥梁与建筑脚手架中。一般的盘扣式脚手架舞台,如附图1所示,在立杆(柱)之间布置斜杆,与铰接水平杆(主梁、次梁)一起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以抵抗舞台上部水平力,斜杆根据舞台立杆间距、受力情况和安装条件确定。但有时候,由于舞台艺术创意的要求,比如需要实现大量道具、演员突然出现、消失、转换等类似大变活人的整体地面舞台魔术化效果。这就要求舞台下部有大量人员、道具备场及转场的平面、垂直通行空间,不能设置舞台斜杆和次梁。如果将立柱与水平梁设计为刚性连接,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连接方式须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螺栓刚接方式会影响舞台面板的布置),现场施工难度和周期均大幅增加,需要的施工辅助设施和劳动力资源多,增加施工成本,造价升高。并且在建筑使用周期结束后不便于拆卸,只能进行切割处理,造成资源浪费且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适应舞台下三维备场通行的模块化快装舞台支撑系统,既能实现舞台下最大化人员和道具备场,并供其水平、垂直转场通行,满足舞台演出使用功能要求,又能满足舞台整体稳定和受力要求,还不至于增加现场施工难度和周期,较好地解决无斜杆、次梁刚接舞台的施工周期、难度、成本等问题。
一种可适应舞台下三维备场通行的模块化快装舞台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包括多个预制刚接模块和连接钢梁,所述预制刚接模块根据舞台平面布置、运输、吊装条件按单元数量分为单预制刚接模块、双预制刚接模块和三预制刚接模块等不同数量单元的预制模块;所述单预制刚接模块具有四根钢柱和四根水平钢梁,四根钢柱与四根钢梁预制刚接形成平面正方形的单预制刚接模块;所述双预制刚接模块具有六根钢柱和七根水平钢梁,双预制刚接模块在单预制刚接模块的基础上平面外扩一个单元,增加两根钢柱和三根水平钢梁,外扩方向两根钢梁可为同向钢梁延长,中间的二柱一梁为两个单元共用钢梁;所述三预制刚接模块具有八根钢柱和十根水平钢梁,三预制刚接模块在双预制刚接模块的基础上平面长向外扩一个单元,增加两根柱和三根钢梁,外扩方向两根钢梁可为同向钢梁延长,中间的四柱二梁均为两个单元共用;所述单预制刚接模块、双预制刚接模块和三预制刚接模块在水平面内按照行列单元柱距空位布置,相邻空位之间的预制刚接模块通过连接钢梁连接后形成整体大面积舞台支撑体系。
进一步地,所述单预制刚接模块、双预制刚接模块和三预制刚接模块之间的空位柱距均为一个单元标准柱距,便于标准化生产和现场安装;个别异型部位可单独放样预制特殊尺寸、形状的预制刚接模块及连接钢梁。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刚接模块间的连接钢梁与预制刚接模块之间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方便快速安装、拆卸。
进一步地,根据不同舞台受力情况,局部采用刚接的方式与两端预制模块连接,以传递局部扭矩。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56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