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多单元装置评价犬与犬社交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5786.8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6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米继东;赵建平;张永清;田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1/03 | 分类号: | A01K1/03;A01K29/00;H04N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阳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8 | 代理人: | 张颖;郭奥博 |
地址: | 102299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单元 装置 评价 社交 能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单元装置及评价犬与犬社交能力的方法,该多单元装置包括:三个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位于中间的第二单元与设置在两边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之间分别设置有通道;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分别放置第一犬笼和第二犬笼;在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的上方设置有摄像机。该方法先将实验犬放入多单元装置中自由活动,再先后在第一犬笼和第二犬笼中放入与实验犬同性别同年龄的第一陌生犬和第二陌生犬,通过实验犬与两只陌生犬的社交行为评价实验犬与陌生犬的社交能力。本发明的多单元装置结构简单,评价方法简洁,易操作。可以直观地观察犬与犬的社交活动。测试数据可以直观地评价犬与犬的社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行为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多单元装置评价犬与犬社交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家犬在三万多年的驯化过程中,与人类在同一环境下生活,与人亲密交流,成为人类忠诚的伴侣动物。家犬与人类之间在社交和情感具有趋同进化现象。与其它模式动物相比家犬具有丰富的情感、社交和共情特点,拥有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优势(通人性),犬类的交流方式可能是在与人类驯化过程中习得的,同时犬类比狼和黑猩猩更善于利用人类的社会交际行为,更具体地说,在需要人帮助的情况下,家犬能够将与人目光对视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由于犬类学习能力强、性格温顺、实验重复性好、实验配合度高,是国际生物学界、医学界公认的理想实验动物,常常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所以将家犬作为模式动物研究社交情感,为研究人类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巨大潜力和机遇。
目前,有关于家犬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新颖性等行为学方面的研究很少。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啮齿类动物,例如小鼠,进行社交能力以及社交新颖性的测试(Silverman et al.,2010),其实验装置为由三个矩形盒子构成的尺寸为20cm*40.5cm*22cm的箱体,相邻的盒子之间的墙壁上设有圆形开口(直径为3.5cm)。首先将实验小鼠放在中间的盒子中,让其适应5分钟,在这个适应阶段两边的盒子将会被隔开;适应阶段结束后在一侧的盒子中放入一个装有一只陌生小鼠的圆形铁丝笼子,并在笼子的顶部放置一个加重的杯子来限制实验小鼠爬上去;然后打开相邻盒子之间的开口,使实验小鼠可以在三个盒中自由活动。十分钟之后,在另一侧的盒子中放入一个装有另一只陌生小鼠的圆形铁丝笼子,并让实验小鼠再进行十分钟的自由活动。该实验只是通过测量实验老鼠在两侧箱子中待的时间和嗅闻来判断实验老鼠的社交能力以及社交新颖性。
目前,对于犬类社交能力及社交新颖性的检测的实验装置还很少,啮齿类动物的实验装置对于犬类体积较小,并且存在很多环境干扰,检测的社交行为指标较少,不能很好的描述犬类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新颖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括三个相连接的单元和摄像机的多单元装置,以及一种通过犬与多单元装置中其他陌生犬的社交行为评价犬与犬社交能力的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单元装置,包括:三个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二单元与设置在两边的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之间分别设置有通道;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内分别放置第一犬笼和第二犬笼;在所述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的上方设置有摄像机。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均为规则且对称的几何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元,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均由围栏围成。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的面积均为3-6m2。
进一步地,所述多单元装置设置于室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多单元装置评价犬与犬社交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57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