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穿戴手表的学生到课签到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5895.X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0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荷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创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1/10 | 分类号: | G07C1/10;G06Q5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李佼佼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穿戴 手表 学生 签到 管理 系统 | ||
1.基于智能穿戴手表的学生到课签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手表、二维码识别装置和云数据库;
所述智能手表包括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GPS定位模块一、显示屏、蓝牙模块、微处理器、和亮度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蓝牙模块模块与智能终端一连接;所述微处理器连接GPS定位模块一、显示屏、蓝牙模块和亮度检测模块;位于所述显示屏一侧的机壳上设置有RFID识别模块;所述RFID识别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一通过通信模块连接云数据库;
所述二维码识别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扫描件和GPS定位模块二,所述扫描件的顶部设有扫描口,所述扫描口对应设有扫描镜片,所述扫描镜片内设有CCD摄像头,所述CCD摄像头的周边设有补光灯,所述CCD摄像头通过图像采集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扫描口的一侧设置有RFID芯片;
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器与GPS定位模块二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讯连接有云管理平台;
所述云管理平台与云数据库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穿戴手表的学生到课签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视频智能人数分析单元;
所述视频智能人数分析单元包括主机、摄像头,主机与摄像头连接,所述摄像头分为2路且用作人数识别,分别设置在教室的前门、后门;
所述视频智能人数分析单元连接云管理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穿戴手表的学生到课签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管理平台还连接有一显示器和智能终端二,所述智能终端二为讲课人员或管理人员持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穿戴手表的学生到课签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二和智能终端一均为智能手机。
5.一种基于智能手表的学生到课签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tp1、通过GPS定位模块二对二维码识别装置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一依次通过中央处理器、云管理平台上传至云数据库;
Stp2、需要进行到课签到的到课人员,随身佩戴智能手表和智能终端一,通过智能手表上设置的GPS定位模块一对到课人员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二通过蓝牙模块传输到智能终端一,并经智能终端一上传至云数据库;
Stp3、云管理平台从云数据库中获取GPS定位模块二和GPS定位模块一的位置信息,并进行比对;
若判断GPS定位模块一处于GPS定位模块二的定位范围内,则此时到课人员可通过智能手表进行到课签到,并进入步骤Stp4;
若判断GPS定位模块一处于GPS定位模块二的定位范围内,则此时到课人员不可通过智能手表进行到课签到;并进入步骤Stp9;
Stp4、此时智能终端一生成一签到二维码,并通过蓝牙模块传输到智能手表上;同时到课人员将手环的靠近二维码识别装置的扫描口处;此时通过亮度检测模块检测到足够的亮度,且同时通过RFID识别模块识别RFID芯片;此时显示屏亮起,通过CCD摄像头对显示屏上显示的由智能终端一生成一签到二维码进行扫描;
Stp5、将扫描信息发送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对签到二维码进行分析得到到课人员信息,并记录至数据库统计得到到课人数A;
Stp6、通过视频智能人数分析单元分析得到教室的到课人数B;并通过云管理平台将其与步骤Stp5中得到的到课人数A进行比对;若到课人数B等于到课人数A,则可判断无逃课,并进入Stp7;若到课人数B小于到课人数A,则判断有逃课;同时无逃课和有逃课的信息传输至云数据库;
Stp7、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将到课人数A、到课人员信息与云数据库存储的应到人数以及应到人员信息进行对比,若到课人数A少于应到人数,则判断存在旷课人员,此时筛选出旷课人员信息和旷课人员数量并发送至云数据库,并步骤进入Stp8;
Stp8、智能终端二连接云数据库并从其内获取筛选出旷课人员信息、旷课人员数量、到课人数A、到课人员信息,以及是否存在逃课人员,以及逃课人员的数量;
Stp9、人工签到,通过智能终端二进行签到人员信息的录入,从而进行人工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创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创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589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低氢型高碱度高韧性烧结焊剂
- 下一篇:管道工程建设的工地安全监控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