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效空气净化滤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6989.9 | 申请日: | 2020-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8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唐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婷婷 |
主分类号: | B03C3/017 | 分类号: | B03C3/0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 ||
一种四效空气净化滤芯是用于过滤纳米级颗粒、病毒,能净化有毒有害气体的空调滤芯。由外层初率滤网、中间放电芯体、直流电源等组成。通过控制电源电压,工作在电离、驻极、旋分、过滤等模式,可实现过滤、净化、消毒、增加负氧离子四项功能。用于有限空间空气净化和新风过滤。特别是汽车驾乘舱空气管理。保护人健康。
技术领域
四效空气净化滤芯是一种空调滤清器。可对有限空间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消毒、增负氧离子等功效。属于空气过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人存在的有限空间空气健康关注热度大幅攀升,比如车内环境健康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之一。目前很多汽车厂商都在关注和积极研发对于驾驶舱空气的过滤、净化和抑菌杀毒系统。
当前既有过滤系统主要有以下的主流技术:1.普通滤纸型空调滤芯普通滤纸型空调滤芯,主要指过滤层为普通滤纸或无纺布材质的滤芯。通过将白长丝无纺布折叠,形成一定厚度的褶皱,从而实现对空气的过滤。由于不具备其他吸附或过滤材料,只是利用无纺布对空气进行单纯的过滤,所以这种滤芯并不能对甲醛或PM2.5颗粒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大部分车型在出厂时配备的原厂空调滤芯就是这种类型。过滤效果差,不能抵御细小灰尘、病菌、PM2.5颗粒物和有害气体。2.活性炭滤芯一般来说,活性炭滤芯是在纤维过滤层的基础上,增加活性炭层,将单效过滤升级为双效过滤。纤维过滤层过滤空气中的烟尘、花粉等杂质,活性炭层将甲醛等有害气体吸附,从而实现双效过滤。另外,由于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它还具有去除异味的作用。但是风量相对较小,空气阻力大,不能过滤PM2.5细颗粒物。3.HEPA空调滤芯HEPA空调滤芯,这两年随着雾霾的严重,空气净化器等等“防霾利器”层出不穷,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HEPA)的标准是,对直径为0.3微米微粒(PM0.3)过滤效率为99.97%。但遗憾的是,单一的HEPA滤芯只能起到单效过滤的作用,对于23nm-300nm直径的污染源依然无计可施,对于甲醛等有害气体的过滤效果也较差。可以看出就过滤功能目前的市面技术都是300nm以上直径的过滤,对于23nm到300nm区间的过滤效果很少,导致大量颗粒物逃逸,挥发物和病毒细菌袍子等小直径污染源进入驾驶舱空气,被人呼吸。从而带来生命健康风险。
而对于对于杀菌杀毒功能大部分厂商计划去采用额外为驾驶舱配备负离子发生器+雾化消毒+紫外线杀毒/臭氧查毒+抑菌杀毒新材料等手段。这一系列的装置都将会产生额外的大量成本。并且效果有限。并且对于VOC/VOCs、NO/NO2这些难以治理的污染源,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技术应用于汽车驾驶舱空气净化。
当前技术提供驻极材料滤网,过滤孔径大于150纳米,而新冠病毒只有70纳米左右,几乎不能过滤。为实现有效防护病毒,部分厂家使用驻极技术,增加滤网过滤效率,出厂驻极时测试效率能达到95%,但使用过程中,电荷由于水汽通过,会立即消失,失去驻极性能。不能很好确保过滤性能,特别是纳米级病毒、颗粒、挥发毒气等。且阻力大、二次污染等。为实现连续有效过滤包括病毒在内的纳米级颗粒,能净化有害气体,杀灭病毒细菌,能实现增氧这些功能,发明了四效净化空气滤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作为传统滤网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其特有的结构,可实现对于驾驶舱空气的过滤、净化、消毒、增加负氧离子四项功能。可以净化驾驶舱内空气同时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乘驾舱。实现对车外污染空气的过滤,包含纳米级颗粒、病毒、孢子、气溶胶,将单一滤网过滤颗粒粒径延伸到纳米级。且过滤效率连续达到99%以上,提高当前最新驻极过滤技术十倍以上。对外界空气中包含的有机挥发气体、有毒气体通过臭氧氧化,实现净化同时,使用强电离进行小分子气体还原,脱出物产。电离氧气释放的臭氧同时可以对驾乘舱进行消毒,净化内饰污染和人呼出带毒气体。电离氧生成的负氧离子,可以对驾乘舱进行增氧。避免人员困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婷婷,未经唐婷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69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