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反向散射的多用户共生通信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8783.X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2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任品毅;刘艳艳;杜清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L69/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反向 散射 多用户 共生 通信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反向散射的多用户共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发射帧信息的前导部分和载波部分进行编译后发送至被动用户;
步骤2)、被动用户对接收到的发射帧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控制信令信息,根据被动用户接入的先后时刻,分别对不同的被动用户分配不同的乘积因子;
步骤3)、被动用户将其接收解析得到控制信令信息与其得到的乘积因子相乘得到该被动用户在进行编码时所需的码片长度和码片传输速率;
步骤4)、被动用户根据得到的码片长度和码片传输速率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μcode编码发送;
步骤5)、采用μcode译码方法对被动用户编码发送的信息进行解码得到不同被动用户的发射信号,从而实现多用户共生通信;
对于相同码片长度,不同码片传输速率的编码,计算接收信号在一个码片持续时间内的同相和正交分量,当二者和不小于码片长度,或当二者差不小于所译码用户码片的一个零一交替传输时间,则接收机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向散射的多用户共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射帧信息的前导部分包括前导序列和控制信令,前导序列用于射频源发射端的发射帧信息到协同接收单元同步;控制信令用于被动用户进行编码的码片长度和码片传输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向散射的多用户共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载波部分包含调制的连续载波和进行频偏估计的导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向散射的多用户共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向散射用户采用的μcode编码方式,根据反向散射设备只有反射和不反射两种状态,使用零和一交替的芯片序列101010··10编码数据“1”位,使用芯片序列000000··00编码数据“0”位。
5.一种基于反向散射的多用户共生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机模块、被动用户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和协同接收模块;
发射机模块用于发送发射帧信息给被动用户,发射机模块对需要发送的发射帧信息的前导部分和载波部分进行编译后发送至协同接收模块和不同被动用户信号接收处理模块;
被动用户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发射帧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控制信令信息;根据被动用户接入的先后时刻,分别对不同的被动用户分配不同的乘积因子,然后将其接收解析得到控制信令信息与其得到的乘积因子相乘得到该被动用户在进行编码时所需的码片长度和码片传输速率,根据得到的码片长度和码片传输速率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μcode编码发送至协同接收模块;
协同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混合信号通过串行干扰消除方法进行分离得到发射帧信息和被动用户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发送的编码信息,通过μcode译码方法对被动用户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发送的编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不同被动用户的发射信号,实现多用户共生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向散射的多用户共生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射机模块采用单一天线的射频信号源,协同接收模块采用单一天线的协同接收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向散射的多用户共生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被动用户随机接入,被发射机模块发送的发射帧信息激励进行反向散射,协同接收模块采用主动传输和被动传输相结合的互利互惠模型,同时接收发射帧信息和被动用户的反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向散射的多用户共生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射帧信息的前导部分包括前导序列和控制信令,前导序列用于射频源发射端的发射帧信息到协同接收单元同步;控制信令用于被动用户进行编码的码片长度和码片传输速率,载波部分包含调制的连续载波和进行频偏估计的导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87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