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硫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8931.8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3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吴炼;戴永强;余越;庞浩;麦裕良;廖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化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10/052;H01M4/38;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66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二次电池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锂硫二次电池采用具有高效的离子通道和导电网络结构的膨润土/硫复合正极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制成。具有高效的离子通道和导电网络结构的膨润土/硫复合正极材料使该锂硫二次电池正极的载硫量显著提高,并促进了电池正极中离子/电子的传输,强化正极中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从而有效提高了锂硫二次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循环稳定性能和倍率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储能电源系统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硫二次电池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和通信设备日渐趋于更小、更轻便,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并且考虑到环境问题和石油资源的枯竭,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的必要性和需求已经高度凸显。作为具有极高理论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体系,使用硫单质为正极活性材料的锂硫二次电池已经受到了极大关注。
锂硫电池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Wh/kg,且硫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因而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二次电池体系之一。但是,锂硫电池还存在硫单质和放电终产物不导电、多硫化锂(LiPS)的“穿梭效应”以及硫正极体积效应等固有问题,其实际应用面临着极大挑战。近年来,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许多努力,主要是将硫负载到介孔/微孔碳、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金属氧/硫化物,MOFs以及MXene等载体中,从而提高硫正极的导电性和/或抑制“穿梭效应”。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锂硫电池的性能,但是这些方法所采用的材料大都存在成本较高,且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问题。而且,在实际应用中,电池容量会随着循环的进行显著降低,使得电池寿命急剧下降而无法确保稳定的使用性能。因此,亟待提出将锂硫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提高到实际可应用水平的新技术和新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锂硫二次电池,其可以克服锂硫电池硫正极材料存在的导电性能差以及离子传输通道狭窄的问题。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锂硫二次电池,其正极由膨润土/硫复合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组成;其中,所述膨润土/硫复合材料包括膨润土、所述膨润土层间的无机插层剂和有机插层剂衍生的导电碳插层、至少部分覆盖于改性膨润土表面的导电碳、以及负载的硫;所述有机插层剂选自壳聚糖、丙烯酰胺、有机季铵盐阳离子或其组合;所述膨润土层间的导电碳是由所述无机插层剂和有机插层剂碳化得到的;所述覆盖于改性膨润土表面的导电碳是由包括聚多巴胺、壳聚糖等含氮的碳前驱体碳化得到的;所述硫在复合材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55%。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硫在复合材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80%。
根据本发明的膨润土/硫复合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优选具有高效离子通道和导电网络结构。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锂硫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膨润土/硫复合材料中所述的无机插层剂选自聚合羟基铝离子、聚合羟基铁离子、聚合羟基铬离子、聚合羟基钴离子、聚合羟基镍离子、聚合羟基锆离子或其组合。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锂硫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膨润土/硫复合材料中所述的有机季铵盐阳离子选自四甲基季铵盐阳离子、四乙基季铵盐阳离子、四丙基季铵盐阳离子、四丁基季铵盐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阳离子、十八烷基三甲基季铵盐阳离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锂硫电池的正极以硫单质为活性物质,理论上来说复合正极中硫单质含量越高,锂硫电池的容量越高,低含硫量的复合正极材料难以达到锂硫电池工业化应用的要求。当前人们致力于通过提高正极中硫的含量来提高锂硫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但是由于硫单质不导电、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存在的多硫化物穿梭效应及硫的体积效应等问题,导致过高的硫单质含量会对锂硫电池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反而使其容量等性能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化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化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89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