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星空地一体化地质灾害普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9026.4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8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洋;徐平;侯贵亮;陈凤金;张争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测绘院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17/86;G01S17/89;G01S13/86;G01B11/16;G01B11/00;G01B7/16;G01B7/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星空 一体化 地质灾害 普查 方法 | ||
1.一种基于星空地一体化地质灾害普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InSAR技术进行大范围的地表形变普查,筛选出地表形变速率较快的区域,作为地质灾害潜在区域进行重点排查。
步骤二:基于卫星光学影像目视解译法,对筛选出来的潜在的地质灾害区域进行核查,对其地貌特征和裂缝进行识别,对该地区的滑坡规模、整体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圈定出灾害区域的准确范围,进一步查找出地质灾害潜在的高发区域。
步骤三:基于机载LiDAR获取地质灾害潜在高发区域的地面激光点云数据,采用滤波算法剔除地面植被,获取真实地面高程信息,建立高精度DEM和DOM,判断灾害的类型和影响范围,同时识别出隐蔽性较强的地质灾害隐患。
步骤四:对出现较为明显地质灾害早期特征的区域进行现场核查和人工巡查,根据当地的裂缝宽度和沉降速率制定灾害预防方案和查巡机制,对现场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星空地一体化地质灾害普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一中,采用SBAS-InSAR技术,这种方法不仅能克服DInSAR技术受时空失相关、大气延迟相位等因素制约而导致精度较低的缺点,同时因其基于多景主影像产生干涉对,之后再提取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干性的分布式点目标,从而能够解决PS-InSAR技术因选取一幅影像作为公共主影像而造成的部分干涉对相干性较差的问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星空地一体化地质灾害普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InSAR技术中的SBAS技术进行大范围的普查,具体操作为:
步骤3.1:获取SAR影像;
步骤3.2:生成连接图;
步骤3.3:引入参考DEM
步骤3.4:形成差分干涉图;
步骤3.5:相位解缠;
步骤3.6:依据相干系数图选取高相干点;
步骤3.7:去除残余地形和低通相位
步骤3.8:生成形变时间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星空地一体化地质灾害普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于对地质灾害普查的区域多为山区,在SBAS处理中可能会出现相干性较差的情况,于是在步骤3.5中对解缠的方法和参数进行重新设定:
(1)提高分解的等级,将分解等级设置为2,此时干涉图将以一个较低的分辨率被解缠然后再重采样成原来的分辨率。当出现大范围低相干性区域时,该措施可以提高解缠的质量和处理效率,提高解缠正确性。
(2)将解缠相关系数阈值设置为0.20,由于普查的区域多为山区,多为相干性较差的区域,适当地降低解缠系数阈值,可以避免解缠结果较少,出现空洞,部分数据丢失的情况。
(3)采用Costantini提出的针对稀疏目标进行解缠的算法,即最小费用流法对差分干涉图进行解缠,对于tA和tB时刻获取的主从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后生成的第j幅差分干涉图,其干涉相位组成如下:
式中,为任意一点的干涉相位;和分别为tA时刻和tB时刻对应于t0时刻的相位;为与形变有关的相位信息,其中d(tA)和d(tB)分别为d(tA)时刻和时刻对应于t0时刻的累积形变量,为与地形有关的相位信息,可以看出,其与垂直基线B-大小成正比,与雷达至地面目标的斜距r以及入射角大小θ成反比,为与大气有关的相位信息,即分别为时刻、时刻成像时的大气延迟相位;Δnj为失相关以及噪声所引起的相位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测绘院,未经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测绘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90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