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睡莲四季开花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9288.0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0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吉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发昌 |
主分类号: | A01G22/60 | 分类号: | A01G22/60;A01G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彭红艳 |
地址: | 61821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睡莲 四季 开花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促进睡莲四季开花的栽培方法,包括在10月中旬至下旬准备保温池、移栽睡莲、追肥和第二年的3月——4月的再次移栽。通过本方法,能有效解决睡莲不能长期生长和不能四季开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促进睡莲四季开花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睡莲属于睡莲科睡莲属,是多年生浮叶型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直立。叶二型,浮水叶浮生于水面,圆形、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圆,基部深裂成马蹄形或心脏形,叶缘波状全缘或有齿;沉水叶薄膜质,柔弱。花单生,花有大小与颜色之分,浮水或挺水开花;萼片4 枚,花瓣、雄蕊多。花期7-10月,昼开夜合,其余时间睡莲都无法开花,甚至睡莲也会因为新陈代谢,老根逐渐腐化,导致睡莲整体死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促进睡莲四季开花的栽培方法,能有效解决睡莲不能长期生长和不能四季开花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促进睡莲四季开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在10月中旬至下旬,准备保温池,所述保温池内无病虫和无杂草,且保温池内的温度为18℃——28℃,沉淀保温池内的水;
b. 将露天种植的睡莲取出后清洗干净,去除病虫害后移栽在保温池内,使得睡莲的根着泥,叶芽着水:若该待移栽的睡莲的根茎没有露出泥面,直接移栽;若该待移栽的睡莲的茎尖和根已露出水面,去除老黄叶片,断掉腐烂的老茎,使其矮化后再移栽;
c. 睡莲全面复壮后,施加肥料并去除病虫害;
d. 第二年的3月——4月,温度保持在12℃——25℃以上时,将老化和坏死的茎去掉后,睡莲带着原土,分散种植在露天的干净的种植池里。
所述步骤c中,施加肥料的具体步骤为:将复合肥和泥土混合后,形成泥团,将泥团塞入距离睡莲植株五公分处的泥土里。
所述步骤c中,对每株睡莲施加5克复合肥。
所述步骤b中,睡莲移栽时,彼此间隔40*40cm。
所述步骤d中,分散种植还包括将具有新芽的睡莲分株后,一芽一株进行种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在睡莲的栽培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睡莲只有一个主茎,主茎的顶端却有无限叶芽,这些叶芽随着主茎的长大形成围着主茎的叶片。叶片的基部间从主茎上长出花蕾,而叶片的基部又不断长出新根,新根不断从水中和泥土中吸收养料供给睡莲生长,随着睡莲的生长,主茎不断长高,下面的叶片和茎新陈代谢,老根茎逐渐腐化,睡莲会整体死亡,睡莲也无法进行四季开花。但是,在该栽培过程中,发现睡莲有无限的花蕾,无限的叶芽和无限的新根,且根系发达。
针对该发现,本发明中的栽培方法能充分利用该特征,通过在10月中旬至下旬将已经生长到一定阶段的睡莲移栽,在移栽过程中,针对不同生长状态的睡莲分别进行处理,若该睡莲较小,根茎还没有露出泥面,根茎的状态好,就可以直接进行移栽;若该睡莲的茎尖(即叶芽)和根已露出水面,下部的根茎已经腐化,就需要去除老黄叶片和坏死的老茎,使其矮化后再移栽。睡莲全面复壮后,施加肥料并去除病虫害。第二年的3月——4月,温度保持在12℃——25℃以上时,将老化和坏死的茎去掉后,睡莲带着原土,分散种植在露天的干净的种植池里。
本发明中的栽培方法,睡莲的根系及植株的其余部分损伤不大,整个栽培过程中,对于正在开花的睡莲来说,不会影响睡莲的开花,或者说影响不大。且该栽培方法使得睡莲能有无线叶芽,无限花蕾,有无限新根,无限新根为其提供营养,使得睡莲不会因为老化而整体死亡,能进行持续的新陈代谢,便于繁殖后代,在合适的温度调控下,即12℃——25℃的温度下能保持四季常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发昌,未经吉发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92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面式防雾口镜
- 下一篇:一种大棚种植物联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